父母三成收入花在子女身上<br>個人兒童圖書有市場

父母三成收入花在子女身上
個人兒童圖書有市場

曾從事出版及教育多媒體工作的蕭錦成,有見外國出現不少個人化兒童故事書,書中小主角的名字,可應訂戶要求換上指定名字,成為獨一無二的紀念品,認為這產品在香港應有市場。他參考當中意念,創作出不但可換名,而且可印上指定相片的兒童圖書,專攻兒童禮品市場。

蕭錦成(Harry)有次搭飛機出外時,留意到外國時興個人化兒童圖書,思量過香港既無這種產品,港人又捨得為孩子花錢,認為這是個商機,遂成立創作公司「智庫」,93年開始籌備出書。

網上訂購手續方便
Harry說:「我從統計資料知道,父母平均把收入30%花在孩子身上,若然能為孩子買到特別的東西,更不介意多花點錢,這類書既可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又可作為他們成長中的紀念品,應該有銷路,但要將產品改良,以迎合本地市場。」
經過多番嘗試、摸索及改良,至今「智庫」已出版了4款漫畫故事書,每本約8至10頁,內容主要是透過書中小主角的活動,教導小朋友學生字、認顏色和認識家居等等。相比外國的個人化兒童圖書,Harry作了三大改良,不但可印上訂戶指定的名字,連照片都可印上;加上磁石貼的玩意,讓小朋友有得看有得玩;此外,又盡量控制成本,降低售價,外國每本約售200元,他的只賣60及75元(另加郵費十多元)。
Harry把故事書樣本寄放於書店及兒童教育出品店作展覽,又設網上訂購,顧客只需填妥表格、交妥相片及款項,便完成購買手續。Harry收到定單後便着手印製。「我們的製作軟件及硬件都已作好準備,只需十多分鐘便能把孩子的名字印在早已設計好的版面上,再花十多分鐘把照片放上去,並印出來,再加釘裝等工序,最多2日就可寄出,訂戶在3、4日內便收到。」

搞展銷惹人注意
新產品需要時間讓市場認識及接受,Harry坦言,推出初期,圖書的反應不算踴躍,「好多人連甚麼叫個人化圖書的概念都沒有,而書本的款式不夠多亦是一個問題。」直至4個月前,智庫出到第4本書,顧客選擇多了,再加上宣傳,如派傳單及在大型玩具店搞展銷,營業額才顯著上升。

節日有助提升銷量
「11月份我們賣出300本書,12月份多節日,是送禮的旺季,賣了500本。」Harry指出,目前圖書銷量雖不算很多,但重要的是有了一班基礎顧客,期望一傳十、十傳百。他對這盤生意甚有信心,未來更打算開拓大陸市場。
記者:陳嘉文

為控制製作成本,每本書只會印出孩子的照片一次,名字出現的次數則視乎書中內容而定。

Harry把製作工序外判,以減省成本,創作部份則由2、3位同事分擔,負責故事創作及繪畫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