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於乘車返家的路途上,探頭望望窗外,發現四周景物一片迷濛,猶如被一層「霧」籠罩,遠山亦被埋沒在這層「霧」當中。所謂「霧」,其實是由空氣中的懸浮粒子造成。據香港天文台指出,懸浮粒子把可見光吸收及散射,使能見度降低。
由於香港在冬季及春季普遍吹來自內陸的東北季候風,因此情況會愈加嚴重。懸浮粒子主要由人類活動如工程、交通、火力發電、燃燒植物等產生,長期吸入會增加罹患呼吸系統毛病的機會。
作為市民,我們也有責任控制懸浮粒子的產生,例如盡量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減少浪費電能,司機們奉行「停車熄匙」等等,協力改善空氣質素。
熱愛跑步的朋友,應遠離交通繁忙的路段及時段進行活動,最理想是在清晨到公園散步或跑步。樹木於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時會釋出氧氣,此時的空氣較清新,對健康較佳。
由於天氣寒冷,我們往往會把室內門窗緊閉,空氣得不到更換和補充,質素會下降,使人感到疲倦乏力、精神不振、嗜睡、頭痛等,亦會增加患感冒的機會。
我們應定時開窗通風,以每天早、午、晚各二十分鐘為宜,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睡覺時亦應開點門窗通風,避免用被子蓋頭入睡,這會使我們不斷吸入呼出的渾濁空氣,降低睡眠質量。
筆者怕冷,手腳常感冰冷;朋友介紹用熱水浸泡手腳,能幫助入睡。於房內使用暖爐或暖風機,應多放一杯水或掛一條濕毛巾增加空氣濕度,須注意補充水份。
何嘉麗
前香港劍擊隊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