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的海嘯緊急高峯會議召開前,美國政府宣布解散由美國、印度、澳洲、日本組成的救災核心組織,改由聯合國全面統籌及協調救災工作,以免救災工作出現多層架構。不管這樣的決定背後有甚麼政治原因,但全球各主要國家包括美國、日本等能在聯合國的統籌下攜手合作抗災救災,不但可以令救災工作能更順利進行,也可以強化聯合國在國際事務特別是人道救援方面的角色及作用,我們期望聯合國能不負國際社會的重託、能不負災區居民的期望,全速及有效的開展大規模的救災重建工作。
應該看到,救濟海嘯災民是爭分奪秒的急事,根本容不下任何政治計算及圖謀。若果救災工作由少數國家主導,其他國家便很容易因為種種外交及政治考慮而放軟手腳,不願積極投入救災工作;甚至受災國家也會因為擔心成為某些國家的政治棋子而不願大開門戶接受救援,這樣下來,救災工作將會受到干擾,災民的處境也只會更加惡劣。現在由聯合國主導及統籌救災工作,便可以把干擾救災的政治因素減到最低,各受災國也可以盡量配合聯合國的工作。
雖然聯合國主持救災工作可以避免救災工作受到國際政治局勢的困擾,但聯合國在開展工作時也必須注意到受助國如印尼及斯里蘭卡的複雜政治情況。這兩個國家的災區原來都有內部動亂及內戰,部份地區更由反政府的武裝力量控制,聯合國在進行工作時必須以救人為本,一視同仁的救助災民,不能讓救援工作變成當地政府的政治工具,更不應介入雙方的爭議中,否則不但會有部份災民無法得到援助,聯合國的救援人員及其他志願組織人員更可能成為襲擊目標。
昨天的會議除了確立由聯合國統籌救災工作外,與會各國也達成了一些共識,包括成立預警機制,避免慘劇重演。我們當然同意成立有效的地區海嘯預警機制,但是這樣的機制不但需要大量先進的儀器及硬件,更需要大量的軟件包括有效的村落防災系統,讓天災的訊息可以迅速傳達至最可能受災的海邊漁村;包括基本的教育及訓練,讓村民及漁民懂得應變。因此,聯合國的救災及重建工作除了即時提供基本的食水、食物、藥物及臨時居所外,中長期而言更需要把援助金投入改善災區居民的基礎教育、基礎醫療設施上。只有這樣,今次受災的地區、今次受災的各國人民才能真正建立本身的防災抗災能力、才能避免再出現類似今次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