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坐小巴,聽見一個大媽對司機喊下車,他說了句粗話,當下她便說:「嘩,乜你開口就係大菜㗎!」
本地話管三字經叫「大菜」,由來已久,可這是老八輩子的用語,今天再不流行,也就少有人聽得懂。我們慣說的是「粗口」,「爛口」這詞兒也變成八股文了。
北京俗語說「大五葷」,正好是我們的「大菜」,意思是污言穢語,「開大五葷」就是說粗話。「葷」原指魚肉之類,也借喻黃色、色情,葷笑話便相當於我們的鹹濕笑話了。
我有個朋友最愛說粗話,不管生張熟李,一見面聊不上兩三句就開大五葷。他人原有點結巴,一開腔嘴裏含着熱茄子似的,誰都不曉得他在嘰哩咕嚕甚麼,獨是他的粗話字字句句都聽得一清二楚,覺得他說得有板有眼,鏗鏗鏘鏘,這真是個妙人。
「口磣」同是說話帶髒字的意思。那天在地鐵車廂裏碰上這樣一個女孩,誰瞪她一眼,她肯定馬上開大五葷了。大五葷真不能開,開慣了就難說句乾乾淨淨的話。
這好比養鳥,讓牠一模仿不悅耳的聲音,準會押一嘴髒口。髒口的鸚鵡一開大五葷,你要牠住口,惟有把牠的舌頭割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