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冬天的最佳節目莫過於相約三五知己一起打邊爐,但吃火鍋切忌「貪口爽」,未有顧及食物的「殺傷力」就送入口中。要食得健康,有營養師指出,無論火鍋配料、湯底或醬料都要配搭得宜,除多菜少肉外,澱粉質食物也不可缺少。此外,患有糖尿病、痛風及高血壓的人士,亦各自有一套吃火鍋的禁忌,必須注意。 記者:盧文烈
肥牛肉、羊肉及鵝腸等是火鍋配料的必然之選,怡生營養顧問有限公司註冊營養師劉立儀表示,大部份人在吃火鍋時都會只顧當「食肉獸」,而忽略均衡飲食。
她建議市民打邊爐先吃蔬菜及澱粉質食物「飽肚」,最後才吃肉類。「一餐大約可以食三両肉類,份量就等於三、四隻麻雀牌咁大,食嘅時候最好先去咗啲皮,揀啲瘦肉部份;而海鮮,好似蝦、鯇魚同帶子等,由於冇咁多脂肪,都可以食多少少,不過就唔好食埋蝦頭,因為膽固醇好高,蟹肉都OK,但係唔好食蟹膏。」丸類方面,宜選卡路里含量較低的蝦丸及墨魚丸。
要食得健康,湯底自然不能忽視,劉立儀指出,現時坊間流行的麻辣、沙嗲,甚至粥底火鍋,比較多油及高熱量,多吃不健康,湯底最好是透明顏色,清湯及皮蛋芫荽湯較合適一家大細享用,若在家中自行「炮製」湯底,則可選擇用菜及雜菇等配料。不過她提醒患有痛風症的病人,切勿飲下火鍋的湯,因為有機會令尿酸增加,損害腎臟。
不少人都喜歡一面打邊爐,一邊飲酸梅湯解渴,但劉立儀提醒糖尿病人切勿選擇酸梅湯及竹蔗水等單糖飲品作為飲料。至於醬料方面,不少人愛將生雞蛋混合醬料中食用,但由於生雞蛋含有沙門氏菌,因此幼童、長者、腸胃病患者及抵抗力較弱的人士,切勿以身犯險。「比較健康嘅食法係喺豉油度混合啲葱同芫荽,如果鍾意食辣,亦可以加幾粒小辣椒,千萬唔好點太多醬料,因為啲醬料鈉質成份高,多吃對高血壓人士不利。」
劉立儀說,市民食火鍋「通常會嗌到成枱都係嘢食」,一吃就數小時之久,有時甚至不自覺吃得過飽,所以建議市民必須「量力而為」,「最好每次只係叫幾碟,覺得有少少飽就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