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巴士上、計程車裡,還是行山路、逛老街時,我無時無刻不在注意洋紫荊,因為這樹,美得離奇。遠看它,或粉白或紫紅,一片繽紛綽約,好像人世間所有無法一一立案的繁華美好以它為註冊商標。當一整條道路植滿了紫荊花時,長長的枝葉纏綿垂下,因風飄拂,爛漫的紫紅輕佻狂放,讓人暈眩,這真是一場驚世駭俗的、耽溺的、揮霍無度的展覽,美,像海浪一樣撞擊你。
走到一株樹下,抬頭看,風掀起葉子像滿樹綠色的蝴蝶飛舞,張開了翅膀。摘下一片葉子,你看見葉子像貝殼的兩瓣打開,像一顆訴說愛情的心臟,像並蒂相依的肺葉。摘下一朵花,五片纖細秀長的花瓣,其中一瓣像動物發情一樣長得怒紫,紅得衝動。
可是,紫荊的花期怎麼這麼長?為什麼春天三月時看它花開滿樹,到了深秋十月,到了早冬一月,仍舊看它滿樹花開?朋友說,那是因為洋紫荊不是洋蹄甲,就是紫荊也有好幾種。於是你去查,赫然發現,原來美的註冊商標真的品牌不同。植物學家說:
洋紫荊與羊蹄甲同為蘇木科羊蹄甲屬的植物,長得很像,但是洋紫荊葉色黃綠,葉片大而薄,葉面前端尖。羊蹄甲則葉色較綠,葉片小而厚,有軟毛,葉面前端鈍而闊。此外,兩者的樹幹亦有很大的差異。洋紫荊樹幹有縱裂痕,像樟木,羊蹄甲的樹幹卻有白色的網狀紋路。洋紫荊在秋天十至十一月間開花,花瓣紅紫色,呈倒坡針形。羊蹄甲開花較早,春季四、五月間未長葉先開花,花瓣紅紫色,呈倒卵形。開花時節但見一樹紅花,非常顯眼,故又有印度櫻花之稱。
好,原來春天花開的是洋蹄甲,不是洋紫荊。再找一下台灣的資料,冒出另一個美貌的花名:豔紫荊。誰是豔紫荊?
洋紫荊的花瓣較窄,開花時,花瓣離得較開,有藥雄蕊3枚,花色淺粉紅。豔紫荊花色較鮮豔,是紫紅色,有「香港櫻花」之稱,開花時,花瓣距離,比羊蹄甲的花瓣還開。以花期來看:羊蹄甲花期在1~4月;洋紫荊花期約10~12月,豔紫荊花期10~3月。羊蹄甲的葉子到了晚上會合攏來,睡覺。以花序來看:羊蹄甲的花序是總狀或繖房花序,腋生;洋紫荊是繖房花序,腋生或頂生;豔紫荊是總狀花序,因是雜交種,故只開花不結果,可以插枝繁殖。
仔細看圖,一一比對,才知道,原來香港所挑選的市花,是「豔紫荊」,姿態比洋蹄甲高傲,顏色比洋紫荊濃豔。比了花瓣再比葉形,比了葉形再比樹幹,比了樹幹再比果實。咦,豔紫荊,因為是雜交種,還真的沒有果實?不會繁衍後代?樹上若是掛著一串一串鼓鼓脹脹的果莢,就不是豔紫荊。
洋蹄甲和洋紫荊其實大片大片點綴著香港的山頭。一百多年前,一個法國傳教士在薄扶林的海邊,發現了一株酷似洋蹄甲和洋紫荊但是比洋蹄甲還高傲,比洋紫荊還濃豔的樹,島上唯一的一株人們不曾見過,沒有名字的美得離奇的樹。可能是海水不經意的吹襲,老鷹偶然的停頓,野猴無聊時胡亂的插枝,颱風呼嘯而過時甩下的斷枝殘果,一個美的新品種,新品牌,靜悄悄地從地面抽出,在陽光和海風裡,盈盈挺立在面海的山頭上。
一個酷愛植物的總督的名字,SirHenryBlake就被附加在這個土壤和歷史雜交而生的新品種上成為它的學名:BauhiniaBlakeana,也叫「香港櫻花」。因為是雜交,必須依靠高空壓條法或者硬枝扦插法嫁接,豔紫荊才能繁殖。因此常看見一株豔紫荊下面長著洋紫荊,嫁接混種正在進行中。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回歸中國,豔紫荊被認為是香港土生土長的樹種,最能代表香港精神,成為市花。當初選中豔紫荊為香港市花的人,我不免好奇:是否對豔紫荊不能生育繁衍的物種歷史一無所知?或者極端冰雪聰明地知道,那身世的混雜嫁接、出奇的豔麗、憑空而來忽然出現的來歷,繁衍之無法自身完成,每一項特質都正好是這個島嶼的身世傳奇?
真是奇花。
逢周五刊出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