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叔叔,甚麼都沒有了……」當十三歲印度男童科希在大海嘯後被困深山,見着鄰居好友全部被洪水沖走,他唯一可做的,就是寫信給遠在城中的叔叔。用小孩子的筆觸,直接記下這場世紀災難,就像《安妮日記》記下納粹德國迫害猶太人的浩劫一樣。
小科希住在安達曼和科巴群島上的卡切爾島,是印度海嘯重災區。十二天前大海嘯巨浪撲來時,他和爸媽姐妹一家四口及時逃上山躲起來,從山上往山下望,小科希眼巴巴看着海浪無情地把他們的家園吞噬了。
第一封信寫於上月二十八日,即是海嘯後兩天。他寫道:「親愛的叔叔,甚麼都沒有了……約二千畝地被洪水淹沒摧毀。我們很肚餓,想盡辦法和外面聯絡,因為這兒所有通訊中心都毀了……希望你很快收到這信,我們急需救助。」
在小科希筆下,是令他痛心的一幕又一幕。
「從西邊開始,只有水和水,一片陸地都看不見。二千六百多人死了,六百多人仍然失蹤,生還的不足八百。」
「除了埃韋林太太、韋爾蓋塞和莫莉夫人,老師全都死了,我們是唯一生還的人……還有西爾維斯特叔叔和他的太太,但是他們救不了他們的三名孩子。努尼和所有人都死了,除了兩名孩子。利文斯通斯一家也逃不過大難,除了兒子安東尼,全部不是死了就是不見了。」
直升機飛過,曾帶來希望,「今天直升機飛過,我們打訊號,可是它沒有降落。」然後其他島傳來消息,有七個地方,「他們失去所有居民。」不久印度政府開始疏散生還者,一名醫生乘小船抵達鄰島,他說:「可能很快就到我們。」他們又一直留意收音機報道:「聽說卡爾尼科巴完全摧毀了。不知我們的親戚和彼得叔叔和他的家人怎樣了?」
三十一日他寫下第二封信,有好消息──小科希全家獲搜索生還者的船救起,送到另一個島的收容中心,但他依然會為老家擔心:「已經五天了,仍然沒有人來收拾屍體。如果沒人理,對於仍然在那兒的人便會是大災難。」
他的信是於本周由其他獲疏散的居民帶到群島的首府布萊爾港,送到他住在城中的叔叔手中。信用英語寫,除了寫給叔叔,也寫給政府官員。
小科希昨日說起這次災難仍然很驚:「那時沒有人可以傾訴,我覺得很無助,很氣餒。我們一直等人救我們,卻沒有人來,餓了三天。但我現在安全了,可為其他人做點事。」
除了寫信,印度兒童亦藉着顏色筆畫出可怕的大海嘯。正在災區照顧受災孤兒的關注組織印度SOS兒童村,為收容中心的兒童舉行畫畫比賽,十二歲的蓬加迪贏了比賽。在她的畫中,水下面都浮着屍體;有兩人驚惶地相擁;媽媽抱着兒子被巨浪包圍;船翻到橋上;屋子倒下;小女孩在哭泣。
在另一些兒童圖畫中,屋都在水下面屍體都攤開兩手;有兩個人在巨浪前拚命地跑;有巴士和巴士乘客都被巨浪捲走;有人在河堤上跑着;有人被困家中。另一些作品還寫下文字,一幅圖畫後面註明:「這不是故事,是真的。我們都看見了。」
美聯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