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機構的官員,總喜歡誇大企業壟斷市場的潛力。往往令官員尷尬的是,那些他們在偌大的空調辦公室內,憑空想像出的各種壟斷可能性,只要政府沒有管制、只要有利可圖,市場總有辦法提供解決方案,毋須動用政府的有形之手。
最近一篇電訊管理局高層撰寫的文章,是這方面的好例子。這篇名為《入屋銅線互連有需要》的文章指出,當局雖然決定在2008年撤銷第二類互連政策,估計新加盟固網商到時還要依靠大廈內,既有固網商的銅線系統連接客戶。出於該局擔心屆時早已鋪設入戶線路的既有固網商,有可能透過向租用線路的新加盟固網商收取不合理過路費,故政府決定透過管制,令前者向新固網商開放其入戶網絡,以促進競爭。
這思路的最大錯誤,在於它只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早已鋪設線路入戶的固網商,而忽略了只要有利可圖,原本為其他用途而鋪設的輸送管道,也可開放予新加盟固網商租用,例如煤氣、電力和有線電視的入戶網路。換言之,只要把眼光放開一點,電管局的論據便站不住腳。
退一步說,即使這入戶網絡的確構成瓶頸設施,令新加盟固網商難以進入市場參與競爭,但電管局不要忘記,只要企業預期市場潛質優厚,便有誘因去發展一套技術,來克服鋪網到戶遇上的阻礙。事實上,市場今天已有這樣的一種名叫BWA(BroadbandWirelessAccess)的無線技術可克服這障礙。
有了這種技術,即使現有銅線入戶的固網商拒絕租出其銅線或收取過高的過路費,消費者亦可以有其他話音服務的選擇。
電訊管理局的政策根本追不上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