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南亞大海嘯過後,全球急切呼籲建立海嘯預警系統,但本港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則認為,預警系統不是靈丹妙藥,建立防災意識才最重要。他又稱,南亞海嘯發生至今,每日均有出現餘震,級數為五至六級,但對民生沒有影響,相信餘震會持續兩至三年,暫時無法預知會否再次造成大災害。
「發警報本身係好困難嘅,譬如你𠵱家叫大家撤離,大家可能塞晒車走唔到。」林超英昨出席香港電台舉行的記者會,解釋除建立預警系統外,各國都要建立防災意識,研究應否讓國民住在近海地方,以及災害發生時的撤退安排,將科學語言精簡地向一般平民百姓轉達。他強調,若人類沒有防災意識,即使發出預警也未必可以及時撤離。
林超英提醒巿民,在地震發生時應留意海面情況,迅速撤向高處。他又感慨人類喪失與自然的感應,「大象感覺到地震都識自救、識得走,但係人可能重要扭開收音機,上互聯網,睇吓係咪真先至走。」
出席同一場合的香港紅十字會國際及賑災服務部主管蘇婉嫻認同避災教育的重要性;世界宣明會總幹事趙煥明指,該會在當地正全力推行重建計劃及協助災民離開救災中心。
現時身在泰國布吉的天文台地震專家黃永德博士,昨在記者會上透過電話訪問形容當地災情極為嚴重,有水警輪被沖至一公里外的山邊,近海的單層平房全部沖毀。他又讚揚當地救援工作進展良好,當局在不同地方設立救援中心,不同國籍人士亦紛紛投入救災。黃永德又認為,海嘯由震央印尼侵襲泰國只需一個半小時,故即使該區設有預警系統,也難以令居民有足夠時間逃過一劫。
香港電台將由本月八日起,一連五日播出紀實節目《昨日之後》,探討南亞海嘯後的救災工作,當中會介紹樂施會、香港紅十字會、無國界醫生、世界宣明會、救世軍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六個國際救援組織的工作,並播放救援組織提供的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