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一點通:適時檢討投資組合

投資一點通:適時檢討投資組合

踏入新的1年,相信讀者已對去年投資所取得的回報心中有數。雖然去年基金表現未有出現如前年般錄得逾100%回報的驕人成績,但經歷了年內上落不定的投資市場環境後,多個基金類別仍能取得正回報,已相當難得。當然,一日未離場,便沒有絕對的贏家或絕對的輸家,要保持可觀回報或是要重振雄風,現在便是開始進行部署的時候了。

因回報欠佳而要重整投資組合,可謂合情合理,但何解取得不俗回報的投資者也要如此做呢?
一般投資者多抱有「寧買當頭起」的心態,基金表現若持續理想,投資者甚至會選擇加碼,以增加回報。但久而久之,投資者手上的投資組合便會與原先訂定的大相逕庭,偏離了個人投資的目標及計劃,令所要面對的風險上升。

重整組合3大考慮
在重整投資組合時,首要考慮各資產分布的平衡,以控制風險,而資產比重往往因人而異。譬如一個積極型投資者,其投資組合可能逾半是投資於股票或股票基金上,而一個保守型投資者,其投資組合則可能把大部份投放於債券和債券基金上;其次,投資者應檢討其組合的地區及行業分布有否過於集中;第三,投資者應分析組合中所持基金表現向好或向淡的因素,以及該些因素的持續性,才決定是否減持或增持某一基金,甚至換馬至其他投資項目上。不是要單純的沽掉所有賺錢的投資項目,改投表現欠佳基金的懷抱。
舉例說,拉丁美洲股票基金前年及去年均取得不俗成績,主要是區內經濟持續向好,市場對天然資源如燃油及礦物的需求上升,也是因素之一。隨着市場預期今年環球經濟增長減慢,天然資源的需求會否因而減少?對區內經濟及股市又會有何影響?這些均是投資者要考慮的問題。

換馬原因必須合理
投資組合中,總會有一兩隻基金的表現較同類基金遜色──當人家錄得逾20%回報時,自己投資的那隻則只有10%左右的增長,不禁令人想把資金轉投表現較佳者的懷抱。投資者有這個想法是十分正常的。但在衡量一隻基金的表現時,除了看回報外,還要看基金表現的波動性,以及其投資風格。作為長線投資,基金大升大跌未必是好事,1隻長期表現穩定的基金,反而會較佳。
當然,投資者是不會永遠持有同樣的基金組合的,只要你有賣出基金的合理原因便行了。甚麼是合理原因呢?譬如你的投資項目錄得很大虧損或已錄得很大回報,又或你需要應急錢,都不是合理的賣出原因,理由是:1.倘若基金基本因素良好,目前的低位可能是你買入的最好機會;
2.倘若因基金表現良好便把它賣掉,你可能會錯失極佳的投資機會;
3.不理客觀情況而把投資項目賣出,以套取應急錢,是一件危險事。投資者在設定投資組合時,先把部份現金留作應急周轉,才是上上之策。

檢視基本因素變化
那麼,何時才應把手持基金賣掉?其中1個情況是,當投資的基本因素有變時。無疑要分清這是基金表現的正常波動,還是基本因素出現問題,是相當困難的事。以日本基金為例,去年上半年當地經濟及股市造好,市場以為這是日本跳出16年熊市的開始,因而吸引了不少投資者買入日本基金。倘若期間發生數次地震,短暫影響當地經濟活動,問題不是太大的。但去年下半年起,日圓持續向上,加上油價高企,近期數據已一再顯示出日本經濟增長有減慢迹象,那麼投資者便要小心,因為投資的基本因素或前景已出現了很大變化。
同樣地,當你發現自己確實作錯了投資決定、看錯了經濟的前景時,止蝕離場是合理的做法。其他原因還包括:根據你個人的投資準則,投資項目估值顯然已偏貴;基金組合過度失衡;經分析後,發現其他地方有更好的投資機會;你個人的投資目標有所改變等。
當然,上述所說的,只是旨在為讀者提供一些重整投資組合時應考慮的事項。要進一步分析個人投資組合的表現及作適合重整,投資者可諮詢投資顧問的專業意見。
滙豐投資管理
http://www.assetmanagement.hsbc.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