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美元近日持續回升,令市場趁機短炒美電現貨及遠期,1年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合約折讓價亦自去年11月以來,首次收窄至4000點子以下水平,昨最低曾見3600點子,美電則升至7.7950的近期高位,主要是市場預測人民幣滙率在短期內調升的機會不大,不過長遠來說,人民幣仍然看俏。
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在每周專欄《觀點》內認為,若內地繼續推行改革及維持高速經濟增長,人民幣將會成為儲備貨幣及國際交易的主要結算貨幣,而美元弱勢及美國財赤持續惡化,亦令人關注以美元作為主要儲備貨幣的自然壽命會有多長。
任志剛指出,亞洲區經貿日益融合,利用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有明顯好處,他更罕有地表示,「無需再經美元,結算過程可以更加簡單直接」,假以時日人民幣最終將發展為區內支柱貨幣。不過,他說現時仍沒有其他貨幣可取代美元的主導地位,市場對美國國庫券的需求仍相當龐大,亦無人提及「美元目前弱勢正是其沒落的開始」,惟他指出,若美國赤字失衡持續,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受歡迎程度會遞減,更令人憂慮一下子會引發影響金融穩定的危機。
他又引述市場研究指,總結歷史經驗,儲備貨幣如超級大國一樣,自然周期約100年,美國由1920年領導至今,未來20年美國經濟實力的調整對滙市影響,值得留意。
豐隆銀行(香港)財資部主管李子凡表示,持美元空倉的息差成本頗大,市場趁美元反彈之勢作短炒,儘管現時港元結餘仍龐大,但長息已隨遠期美電收窄而稍為推高,6個月拆息較周初已升40點子,至0.9厘;1個月拆息也升10點子,至0.38厘。
另外,國務院副總理黃菊在人行年度工作會議則指出,今年度人行仍繼續執行穩健貨幣政策,合理調控貨幣信貸總量,人民幣滙率將保持基本穩定。
花旗銀行(香港)環球個人銀行服務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潘國光表示,從中國不停增持非美元資產的迹象來看,中國正為增加人民幣滙率之浮動空間做好準備。他預期,中國會在今年內調整現時人民幣只與單一貨幣、即美元掛鈎的政策,改為與一籃子貨幣掛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