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天文台去年錄得由空氣懸浮粒子引起的「低能見度」時間,多達一千五百七十七小時,即平均每六日就有一日全二十四小時都灰濛濛,赤鱲角機場去年更有四分之一時間能見度偏低。去年紀錄的能見度情況為過去三十六年來最差的,天文台警告低能見度情況有惡化趨勢。
「低能見度」是指撇除雨、霧、薄霧因素後,能見度低於八公里,相等於由尖沙嘴望向鯉魚門方向不清晰。天文台自六八年以來,逐小時記錄在尖沙嘴總部外望的能見度,數據顯示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前情況較好,但八六年後持續惡化。
在○三年全年近一成三時間屬低能見度,去年增至約一成八,即全年有一千五百七十七小時或六十五日全日都朦朧不清,天文台助理台長楊繼興昨在記者會上說:「舊年係幾高水平,平均六日有一日能見度唔好。以𠵱家嘅情況,唔係太樂觀。」
去年一月及十月能見度最差,全月三成時間都屬低能見度;在赤鱲角機場,一月份更連續七十六小時能見度偏低。楊繼興稱,去年情況特別嚴重,估計是由於去年吹向香港一帶方向的颱風只有三個,多數在台灣轉向北面,令污染物由珠三角地區吹向香港。
他指,能見度下降主要是來自珠三角地區的建築工程、發電廠及車輛產生的懸浮粒子所致。天文台由昨日起在網頁設立「氣溶膠(即懸浮粒子)光學厚度圖像」,展示珠三角一帶能見度。他強調,在過往低能見度日子曾發生海上船隻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