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外界都習慣稱胡錦濤和溫家寶為「胡溫」,以示兩人關係密切、政見及利益相同。但隨着胡錦濤全面掌權,其原來深藏不露的個性開始彰顯,他與溫家寶的分野(不是分歧)變得愈來愈明顯。
毫無疑問,胡、溫有很多共同利益,特別是剛上台時,他們都面對能否坐穩位子的問題,只有團結一致才能安然度過危機,因而兩人配合得很好,抗沙士一疫就是代表作。此外,兩人有很多共同理念,對社會的「病情」也有相同認知,才能在「以人為本」上有默契,制訂出一系列減輕老百姓負擔的政策。而且,他們都是謹慎、務實的人。
但是,回顧兩人的表現,以及胡錦濤全面掌權後中共的轉變,自會發現其差別。首先,溫家寶在落實「人本」思想上,比胡錦濤更加身體力行,更加親民和關心農民,並在國務院政策上反映出來:廢除對民工極不公平的收容遣送制度;替一名重慶民工追討欠薪後,掀起全國清還民工欠薪運動;取消農業稅,減免農民收費,大幅增加對農村的醫療撥款,幫助最沒權沒勢的農民。
而且,溫家寶經常表現出關心弱勢社群的悲天憫人情懷,甚至流露真情(有人批評這是做秀)。前年農曆大除夕到礦井與礦工吃團年飯,日前又到發生嚴重礦難的陝西銅川煤礦,含淚慰問遇難礦工家屬,並到一千三百米下的礦井探訪礦工;前年國際愛滋病日到醫院與愛滋病人握手,是首位公開關懷愛滋病人的中共領導,中共自始正視愛滋問題。
當然,沒有胡的支持,溫不可能推出這些政策,而胡也有探望貧戶、與貧農共度除夕,只不過他用的是典型的中共語言,很少流露個人情感。而且,胡攬大權後,不但沒在制度上作大刀闊斧的改革,以體現人本思想,反而大舉搜捕異見人士,全力收緊輿論控制,與人本思想背道而馳。
兩人另一個分野就是對中共官僚體系的態度。溫家寶不相信官僚,到各地視察多會臨時改變行程,擺脫地方官員的安排,希望了解真正情況,以免被蒙蔽,並藉此表達對官場虛假的不滿。相反,胡錦濤很少公開表達對官員的不滿,每次視察總是按既定行程,發言則肯定地方領導的成績。或許胡明白到,必須依靠官僚才能穩坐江山。
為甚麼出現這些差別呢?工作崗位不一樣,思考問題自然不同;對「以人為本」的理解不同;對中國應該走向何方有不同想法。這些都是原因之一。隨着兩人的位子更穩,他們在價值觀上的分別將更多的反映在政策取向和政治路線上,如何協調,影響至巨,絕不能掉以輕心。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