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海洋公園救救小鯨豚

入海洋公園救救小鯨豚

從小很喜歡欣賞一群海洋生物在水面上游走,霎眼間全身躍起做出高難度動作。偶爾更想起離開了8年的海威殺人鯨突然病逝的回憶,教大家感受到原來海洋哺乳類動物並非因體形龐大而無堅不摧。相反,破壞牠們安然棲息之所的往往就是人類本身,因此海洋保育重塑大自然生態的任務絕對是當務之急,小鯨豚的生命往往就掌握在我們手中。

記者:何善華 攝影:陳陶鈞
模特兒:YoYo、Phyllis、Candy、David、Alex(D8)



為致力推動海洋哺乳類動物的生存工作,海洋公園早於1995年開始,將每年一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定為「海洋公園鯨豚保護日」,將當日所有海洋公園的入場門券收益撥捐基金作科學研究、公共關注及其他教育活動,今年的口號為「你我攜手護鯨豚,清澈海洋齊共創,美好環境共分享」。

■由正門沿着斜坡走上「海豚學堂」,讓大家深入了解可愛的海豚。

■海洋公園鯨豚保護日吉祥物「鯨豚大使」會不時在海洋公園內遊走,向途人揮手及合照。

鯨豚攤位增廣見聞

今年的「海洋公園鯨豚保護日」,分別邀請了六間中學為是次活動製造聲勢,設計不同形式的環保攤位遊戲設計比賽,宣揚保護鯨豚的公民意識、海洋保育及海洋哺乳類動物的不同品種介紹,更設有「最受歡迎攤位獎」及「最具環保意念攤位獎」。另外,舉行當日亦有大學生設置了「海洋保育工作坊」,向各位參與者探討人類活動對海洋生態的威脅。

■來到「海洋公園鯨豚保護廣場」,未出發先興奮呀!

■不少中學生設計的遊戲攤位均以「環保」為主題,正面宣揚海洋保育的重要性。

■其中一個遊戲攤位,用皮球投中指定位置可獲海豚精品,切合大會主題。

解構鯨豚及海豚之分別

「鯨豚」、「海豚」及「鼠海豚」均是海洋哺乳類動物的一種,統稱為鯨豚類動物。鯨豚類並不是魚類,而是哺乳類動物,分為有鯨鬚的鬚鯨及有牙齒的齒鯨兩大類。「鯨豚」身體特徵是能夠恒溫,須不時游到水面呼吸,身長約1.5米。而「海豚」的身體較似「尖刀形」,膚色白裏透粉紅色,惟海洋公園所飼養的大多為灰色皮膚,身長比「鯨豚」較長,約有2.5米長。
而最為港人熟悉的已故殺人鯨海威則屬「鯨類」,也是海洋哺乳類動物一種。

■海洋公園內飼養及培訓的海洋哺乳類動物皆為海豚,另有海獅、海豹一同棲息。

「十年大使」劉華有話兒
難忘殺人鯨海威

「當了10年大使,最開心是愈來愈多人關注鯨豚保護的重要性,愈來愈多藝人成為大使幫忙推動這個意識。時至今日已有很多人知道鯨豚是極需要保護的動物,這令我感到很高興。當中最難忘莫過於殺人鯨海威,由第一次跟海威接觸至成為朋友,與海威一同度過很多快樂時光,有幾年生日,我也是到海洋公園跟海威一起過,開開心心玩足一天。我們又曾經合作過拍電影。直至海威離開後,這個特別的生日慶祝活動才取消。
「學校也應有多些保護海洋生物的教學,讓小朋友從小開始認識這方面的知識。另外,應多舉辦一些認識鯨豚的活動,或是拍攝一些有關保護鯨豚的宣傳片,讓多些人接觸到、了解到他們已經是頻臨絕種的動物。人類除了要好好保護這些動物外,最大前提還是要學會保護環境生態,讓動物及我們有一個安樂窩。」

保育鯨豚 你我做得到

海洋公園鯨豚保護基金行政統籌吳守堅(Timothy)表示,保護海洋生物是人類的天職。所謂集腋成裘,只要市民肯珍惜大自然,就不會再有生物瀕臨絕種!透過今次的「海洋公園鯨豚保護日」,希望能灌輸正確的海洋保育的知識,減少對環境的浪費及破壞,珍惜循環再用!近年,海洋哺乳類動物於本港沿岸擱淺屢見不鮮,Timothy謂市民面對此類情況,亦可作出有限度的支援救助,彰顯香港人並非只是旁觀者。

■Timothy認為市民可多參與義工工作,身體力行實踐對海岸環保的理念。

近距離接觸鯨豚

最安全而舒適欣賞到海洋哺乳類動物的神采英姿,在香港就必定是海洋公園了。南朗山段的「海洋館」及「海洋劇場」,每天定時都有精采的海豚表演節目,還不時為現場觀眾玩遊戲。此外,海洋公園沿途設有不少精品店,購買各式各樣的海洋哺乳類動物精品,待各位無憂無慮地近距離親親大自然動物!

粉紅色羽毛小海豚
售價:$129
誰說大男孩不愛抱抱公仔?60cm長的粉紅色小海豚全用羽毛狀質料設計而成,體形較纖細卻可一抱入懷,備有藍色款式。

淺藍色毛絨海豚
售價:$199
身長21吋的淺藍色膚身海豚,用上毛絨質料製成,手感順滑。海豚體形龐大兼且造型酷似,最適合女孩子手抱攬着入睡,另有淺粉紅色及淺灰色選擇。

「第10屆海洋公園鯨豚保護日」

日期:2005年1月8日
地點:海洋公園綜藝廣場
時間:早上10時至12時
查詢:25520291
費用:成人$185、小童$93(3至11歲)
活動概況:
10:00am由一眾中學生設計環保攤位遊戲,向遊人介紹及宣揚海洋哺乳類動物的正確保護知識。
10:30am「第10屆海洋公園鯨豚保護日」酒會開始
11:00am由「鯨豚保護基金大使」劉德華帶領一班小朋友表演有關鯨豚主題的非洲話劇,其後由劉德華頒授獎品予得獎的攤位遊戲同學。
12:00nn「第10屆海洋公園鯨豚保護日」結束,遊人可繼續遊覽海洋公園參觀其他設施。

屬於我們的海洋哺乳類動物

別以為香港乃南方蠻夷區,海洋哺乳類動物會瞧不起這塊彈丸之地。直至目前為止,曾經記錄過有16種鯨豚在本港海域出沒,當中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前年的抹香鯨擱淺,以及海洋公園的「海威」突然暴斃的新聞。

2003年7月22日西貢大灣有小抹香鯨擱淺,多名愛心爆棚的香港人合力欲將之推回海中,惜不果;經海水浸了一晚,部份皮膚出現脫落。後經漁護署專家診斷後搶救無效,須為牠注射十針「安樂死」人道毀滅,吸引不少市民前來向小抹香鯨道別憑弔,漁護署其後將其製成骨架標本。

1997年4月21日,海洋公園海洋劇場人氣主角海威突然於下午時分吐血,經獸醫搶救兩小時,最後海威被診斷因急性腸出血而逝世,終年22歲。
自此,海洋公園再沒有飼養新的殺人鯨,大家只有永遠懷念經常高空頂波、與海洋訓練員表演一幕幕高難度花式的海威了。

重點研究四品種

香港常見的鯨豚類品種,並非只得表演的海豚,棲息於香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和江豚,可算是本港鯨豚類的代表;而儒艮及伊河豚正面對瀕危問題。這四種鯨豚類品種均是保護基金重點研究的品種。

中華白海豚(ChinaWhiteDolphin)

香港回歸吉祥物的中華白海豚,正確學名為「印度太平洋駝背豚」,棲息於大嶼山北面及西面水域,約超過200條。牠們喜聯群結隊,但海豚之間的聯繫十分短暫,經常轉換同伴,不以家庭成員為伴。另外,中華白海豚獨有的「回聲定位系統」,能有效地探測身邊的環境,免受高速船的撞擊而受傷。

伊河豚(IrrawaddyDolphin)

伊河豚被列為世界最瀕危的物種之一,至今對其研究可謂寥寥無幾,聚居於越南湄公河一帶。

儒艮(Dugong)

俗稱「美人魚」的儒艮,近年數量亦有顯著下降,棲息地包括菲律賓、泰國等南亞地段。日常食糧以泰國沿岸罕有海草為主,惜近年不斷被泰國漁民連番威脅及破壞,被列為瀕臨絕種動物指日可待。

江豚(Porpoise)

同樣活躍本港水域的海洋哺乳類動物,包括南丫島西南面的下尾咀及大嶼山南面的貝澳灣。江豚的群體多以一小群出現,但數目不多於10條。江豚露出水面的時間十分短暫,在海上觀察牠們的時候,就如看見一些被丟棄的車胎在水上面浮動。

拯救擱淺鯨豚正確方法

1.若發現有海洋哺乳類動物在岸邊擱淺,可直接致電漁農自然護理署海岸公園科的熱線1823派專家作出支援救助。

2.一般而言,大群海洋哺乳類動物在岸邊擱淺,多為領航系統出現問題,或受環境污染所致;遇有此情況可嘗試一同合力將牠們推出海邊,讓牠們自行游出海域,但切勿一窩蜂包圍着牠,以免受驚而作出本能的反擊行為。

3.發現單一隻的海洋哺乳類動物時,多為受到寄生蟲或其他疾病所感染而飄浮到岸邊,必須傳呼漁護署派專人搶救。

4.儘管給予海洋哺乳類動物呼吸空間,亦可在其身上灑上海水保存體溫。由於鯨豚利用肺部呼吸,可短時間在岸邊停留,但謹記勿將海水灑在頭顱的呼吸氣孔,以免窒息而造成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