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者應當晚育,在校期間不得生育,不給生育指標(准生證明)。」在內地戶籍制度及計劃生育政策下,中國多間高等院校,為免女博士生在校期間產子,帶來種種行政上的麻煩,索性禁止女博士生生育,變相剝奪她們的生育權。在西安,有準女博士生懷孕後才得知校方「禁育」,四出奔走後仍不能邊讀書,邊懷孕,百般無奈下只好墮胎,才能保住學位。
根據內地的戶籍制度及計劃生育政策,已婚婦女產子必須先取得戶口所在地發出的准生證,才可產子。因此,女博士生在大學產子,必須取得校方的准生證。若學校厲行「禁育」,女博士在沒准生證下產子,可算是非法生育,變相剝削女生的生育權。即使學生冒着被校方開除的危險,她們產下的孩子將變成沒有戶籍的「黑孩子」,將來在當地入學、就業均十分困難。
內地已婚女碩士小媛,年前報讀西安一間大學的博士課程,筆試順利過關後,發現自己懷有身孕。面試時,小媛才得知該校竟是「禁育」高校,懷孕後不得讀書,要讀書就不能懷孕,兩者只能二擇其一。小媛百般委屈,四出奔走,仍無濟於事,最後不得不進行墮胎手術,白白犧牲一條無辜生命。
陝西《華商報》指出,除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西北政法學院等高校外,北京的清華大學及北京理工大學均禁止女生或女研究生,在校期間懷孕產子,部份訂明一經發現,女生必須退學,個別則可容許女生休學一年,但必須離校,返回戶口所在地。
西安的高校官員解釋,校方推行「禁育」政策,一是要保護高校的學習環境,總不能在教室裏看到不少孕婦學生上課,這肯定會產生負面影響;其次,女生在學校取得的是臨時戶口,學生未來去向不明,自然很難取得准生證,因此不能合法生育。
而陝西省教育廳官員表示,學生戶籍是流動的,即使學校允許女博士生育,並給出生嬰兒辦理生育證明和當地戶口,但母親畢業後,戶口發生變化又該如何處理呢?不過,有飽受學校「禁育」之苦的女博士生,炮轟「禁育」高校為避免學生產子後的種種問題,令她們飽受身心傷害。
陝西《華商報》/《青年時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