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中資股熱潮,只有國企份兒,而97年明星的紅籌股,近年表現一直遠遠跑輸大市。究其原因,是因為紅籌股大都是經營綜合企業的窗口公司,假如有當炒概念,紅籌公司只有部份業務受惠,得益程度遠不及專注於某一個行業的個別國企。
踏入新的一年,粵海投資(270)在首日已經先行跑出,究竟這是為一眾紅籌股揭開升浪的幔幕,還是只是個別紅籌股份表現優於大市而已?
首先,我預計今年紅籌股表現很大機會優於大市,原因是紅籌股看似走回97年時的舊路——透過業務重組、轉換管理層及注入優質資產,來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縱觀近日華創(291)更換管理層、上實(363)注入水務、招商局(144)斥資收購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及淳山港項目,股價都有不錯的表現。雖然未至於像97年般一涉及注資股價便即時急升,但目前市場對一眾紅籌的舉動,反應都屬正面。因此,我覺得未來紅籌應該可追落後。
以華創(291)為例,除了剛剛更換主席外,早在上月初宣布向華潤股份公司(CRC)收購江蘇蘇果連鎖超市額外11.5%權益,並同時向母公司華潤控股(CRH)收購華潤萬家和華潤萬佳各35%之餘下股權(統稱華潤萬家業務)及3500萬元人民幣的股東貸款。完成收購後,華創分別全權擁有華潤萬家業務及85%蘇果的權益。
一直以來,華創都以超市為其核心業務,管理方面可算出色,因此,儘管華創全面收購華潤萬家後,業務會受其淨虧損6千多萬所拖累,但影響只屬一次過。我相信華創可透過其超市管理經驗,融入於華潤萬家業務於廣東所擁有的龐大超市網絡,以爭取未來的盈利增長。蘇果本身04年首3季度純利達4250萬,對華創本身盈利有直接刺激作用,若果是次收購超市資產正式落實,將會反映在華創05年度的業績上。即使今年該注資未能將華創盈利帶入高速增長期,但相信在未來一兩年,超市業務將可於華創整體盈利帶來不俗的進帳。
另外,華創亦積極拓展啤酒業務。目前經營30間釀酒廠,令生產量大大提高。去年首3季,單是這業務的純利便達1.36億港元,較去年同期急升42%;而去年10月份收購獅王啤酒飲料有限公司,亦加強了旗下「雪花」品牌的分銷網絡。預計此方面業務可繼續為華創帶來穩定收入。
由於今年國內經濟仍會保持不俗的增長,而國內零售業仍然保持高速發展動力,不像個別過熱行業般受宏調影響。華創核心業務集中在超市及零售業務,預計今年會繼續受惠。再者,近日的更換管理層,或為未來可能出售一些非核心業務作安排。故此,我相信華創的注資及重組活動將會繼續,配合核心業務的受惠,今年股價表現不能忽視。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