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開支評分倒退 資訊自由成隱憂<br>全球經濟自由排名港11連冠

政府開支評分倒退 資訊自由成隱憂
全球經濟自由排名港11連冠

【本報訊】香港今年繼續榮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連續十一年排名第一;政府財政負擔評分則因開支增加而倒退○點○一分。不過,參與編輯報告人士指,去年多項政治風波,包括多位「名嘴」封咪和廉政公署搜查多家報館等事件,蠶食本港新聞自由,打擊資訊自由流通,惟暫未影響經濟自由度。 記者:丘倩瑜

根據最新公布的《2005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香港經濟自由度仍然保持全球首位,惟分數微跌○點○一分,主要反映政府在○三年的開支增加,加重財政負擔。傳統基金會國際貿易經濟中心主任萬傲斯認為,政府○三年財政開支增加可能因為要應付沙士危機,這因素會否影響香港排名仍要視乎政府日後的財政狀況。

增新稅或令評分轉差
他又關注政府開徵銷售稅的計劃,徵新稅對經濟自由度的影響,在乎政府如何執行銷售稅,若政府一方面增收銷售稅,另方面削減其他稅率,則對自由度無影響,否則可能會加重個人及企業的稅務負擔,對評分會有所影響。
報告編撰人員之一的《亞洲華爾街日報》社論版副主管賈廷思表示,他認同港府應該擴闊稅基的大前提,而不是單為了增加政府收入。他又表示,港府過去作出多項措施,有助增加本港經濟自由度,如實施CEPA可助本港打入內地自由市場。
被問及香港實行普選,會否使政府福利及其他開支大幅增加時,傳統基金總裁傅雅納認為,一般而言,更多的民主,增加市民參與的程度,使政府系統透明度增加,市民的聲音可以獲政府聽取;他又認為直選未必令政府開支大增,因為市民會明白,世界上並沒有免費午餐。賈廷思也認為,直選出來的政府,也會小心處理政府開支和財政安排。

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回應報告稱,會繼續堅定奉行自由市場經濟,致力為私營機構提供最佳的發展機會;並維持審慎的理財政策,嚴格控制公共開支。
唐英年說:「政府擔當的是協作者的角色,旨在提供便利的營商環境,確保所有企業能在公平的環境下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