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港股走勢牛皮,不過美元在同一時間的波幅相當大,歐元一度跌至1.34美元,其後又迅速從低位反彈逾一美仙。年初時間,市場尚未齊人,構成大上大落的條件,事後證明,昨天早上的美元反彈,頗有可能只是虛火,不過筆者看不透短期走勢,在安全的大前提之下,寧願酌量減持靜觀其變。
可能是過份敏感,但在這種環境下,增持現金比重增加策略彈性,會比較適宜。大市是向升,可是不時會有調整,在有懷疑的日子半力出擊,會降低在逆境時候的心理壓力。賺到盡固然是最理想,但現實卻是不可能,適當控制注碼減輕壓力,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鞍鋼(347)開創先河,上周宣布A股H股同時供股集資,表面上兩地同價,A股的股東大有着數,可是這個做法才公平。中港兩地市場文化不同,是鞍鋼控制以外的事情,如果A股的供股價硬要加一個溢價上去,一定引起諸多爭拗,因為不易判斷溢價高低的合理水平。
另一個對H股股東有利的做法,是單單在估值較高的A股市場集資,事實上,有不少H股公司遲遲才發行A股,是變相以國內股民的錢,去資助香港H股的股東。
今次兩地同時同價集資,撇開市場文化這個因素,是大家都盡了自己的責任,沒有找對方着數,作為H股的投資者,應該關注的,是收購業務後的貢獻,能否抵償股數增加的攤薄效應。
以新業務的估值,不到5倍PE,而屬於市場較屬意的中上游業務,反應正面是相當合理。希望供股之前,會有一些沽壓,或者市場氣氛轉差,帶動一個調整,能夠有機會以低價參與今次集資的活動。
領匯事件暫告一段落,留下不少精句,筆者最深刻的一句,是「總之賣我的資產就唔啱」,拿綜援住公屋,接受社會照顧是無可厚非,卻不能如斯理所當然理直氣壯,難為筆者這種直接稅間接稅交一大堆的中產階級。
受人恩惠不懂感恩,是不少人的通病,但另一方面,我們的心態應該是爭取自力更生。鞍鋼供股,A股H股同樣作價,以市場文化而言,是對H股股東不公平,但我們要有志氣,不應貪圖國內股民因為種種投資限制而付出的額外成本,何況投資無強迫,不喜歡便不要參與。
黃國英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