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象徵着中國加入WTO後進入最後的過渡階段,再過一年,保險業開放;再過兩年,建築、旅遊、運輸業開放;2008年則大開放。
開放,意味着中國企業將面對外來的激烈競爭,這是一項巨大的危機,中國國企長期在政府的保護之下成長,還沒有與國際大財團直接競爭的經驗。聯想(992)收購IBM個人電腦的零售業務,就是想到國際市場學習競爭。可是,投資者給聯想這個行動的評分是負數,消息公布後,股價大幅下跌。
中國這13億人口的大市場,是全世界財團所垂涎的,但是,大財團也明白,要從零開始在中國搶灘,得花很多時間與精力,因此,我認為外國財團進入中國市場的方法,應該不是直接攻打,而是合作,與中國國企合作,通過收購相當數量的國企股票而間接進入中國。
從這個角度來分析,中國入世後過渡期的消失,不一定是壞事,中移動(941)的新任董事長王建宙博士較早前應邀到城市大學授課,當時有學生問,中移動將如何應付入世的後過渡期結束後之競爭,王博士答:「開放並不代表激烈的競爭,開放也可能促成合作、重組……」王博士對中國電訊業發展方向瞭如指掌,其觀點很值得投資者參考。
2005年該是QDII開始運作的一年,QDII是香港股市望穿秋水的資金,但中國金融人才不足,QDII規章搞了這麼久還沒搞好。QDII有助人民幣通過合法渠道出外投資,減低人民幣升值壓力。經過多年研究,2005年應該是正式推出的一年,QDII的推出,最大得益者該是中國境內的保險公司,QDII使到保險公司手上大筆的人民幣多一個投資渠道,進入資產管理的新紀元,中國人壽(2628)、平安保險(2318)及人保財險(2328)都值得留意。傳聞美國股神畢菲特有意入股中國人壽,可見保險股將會是一個金礦。平安保險有滙控撐腰,表現也該不錯。
曾淵滄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