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長駐還是短留,北上出差已成為不少香港人生活的一部份,會計從業員也是其中一分子。有資深會計師指出,在內地工作晉升機會多,正如01年才踏出校門的邱瑞聯,首份工作已需要不時北上,但不用3年,即由審計員晉升高級審計員,可謂平步青雲。正因為供不應求,近年會計界更率先一步,逆市加薪,幅度可達三四成。
在大學主修財務及會計的Keith(邱瑞聯),現於銀行擔任財務分析師。畢業後他考入羅兵咸永道會計師行,在審計部門一做3年,負責審查客戶的財政報告。事實上,許多有志在會計界發展的大學畢業生,頭兩三年也是從事審計工作。
作為過來人的Keith說:「其實會計一行有很多工種,如公司內部財務分析及審計等;在會計師行工作,可讓一個新鮮人吸收不同的培訓經驗。許多大學畢業生還會在工作頭幾年,考取CPAQP(香港會計師公會專業資格課程)資格,加上3年的會計經驗,便可成為專業會計師。」
其實,首3年的審計工作,不但令他獲得實際的會計經驗、接觸不同公司的財務報告,還讓他加深認識內地的會計制度及處事作風。Keith表示,過去幾年中港商貿活動頻繁,所以每年總有一兩個月,須往國內城市例如廣州及上海工作。
「大陸的財政報告與香港很不同,除了是簡體字及字體較小外,表達方式和會計準則都不一樣,加上內地的稅務有很多種,不似本地較簡單,故須重新學習。此外,內地人處事較固執,須以國內的會計常識與他們溝通,這些都是在內地工作必須面對的挑戰。」Keith娓娓道出感受。
至於怎樣才算得上一個稱職的會計師?除了專業技巧,Keith認為還須懂得與人溝通──對內講求團隊工作,對外則須明白客戶想法、擁有商業觸覺、了解不同行業的運作。
不過,決志投身會計界的有心人,必須作好心理準備,需要經常長時間工作。Keith說,趕deadline(最後限期)時,每天朝8晚上10相當普遍,可見要在會計界佔一席位,「韌力」決不可少。
記者:袁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