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春天的一個晚上,譚美亞發現剛完成第四次足踝手術不久的丈夫,不停地顫抖和冒冷汗,溫度計顯示:一百零三度,她立即召救護車。進入急症室前一刻,她目睹丈夫已「燒至」近一百零五度,身體強烈抽搐──葡萄球菌感染。第五次手術,危險性也最高;經過七個小時和死神搏鬥後,格蘭希爾才從鬼門關裏逃出來。
「我需要一個丈夫,我們的女兒需要一個父親。」譚美亞對丈夫哭訴。希爾想,算了,這是最後一次:最後一次手術,最後一次復出,最後一次令至親為他悲傷。
之前的三次復出,全以受傷告終。第一次只打了四場,第二次打了十四場,第三次打了二十九場。當然還有那四次痛徹心扉的手術:足踝再折再接,螺絲釘被裝進去又拔出來,再插入鋼板;手臂的皮膚被移植到足踝上縫合切口上,每天要依賴抗生素止除痛楚……,留在希爾身上的,不只是觸目驚心的疤痕,還有一次又一次死裏逃生的慘痛經歷。
康復後不久,蒼天又再一次捉弄希爾!譚美亞的動作開始變得緩慢、經常四肢無力,最後連最簡單的拿筆書寫也感吃力。檢驗結果──多發炎性硬化症。此刻,籃球變得不再重要,過去四年的痛苦挫折變得輕如鴻毛,人們的冷嘲熱諷變得毫不相干,眼前至親才是生命中最寶貴,甚至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
只是三十二歲的他,對生命有了深切的感悟:「每一天都是禮物。珍惜每一刻因為它眨眼即逝,珍惜眼前人因為生命同樣會眨眼即逝。」當大家從電視、報章上目睹一幕幕世紀海嘯大災難中生靈塗炭,你又有何感悟?
深籃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