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恐 內疚 慘象揮之不去<br>心理創傷威脅全球

驚恐 內疚 慘象揮之不去
心理創傷威脅全球

「不!不!」十一歲的馬來西亞人拉希姆在夢中驚呼着。據他母親說,拉希姆上周日在檳城遇上椰樹般高的海嘯巨浪,險死還生。這幾天他常發噩夢,還哭了出來。拉希姆可能已患上創傷後壓力症。海嘯過後,災區會否爆發傳染病固然是焦點,但另一災難後遺症──創傷後壓力症,已經爆發。世界衞生組織擔心,成千上萬遊客、生還者飽歷災劫後,心理或受困擾,導致全球性精神健康問題。

經歷災難者,有些人會感到生命脆弱,從此改變人生態度;不幸者卻會產生心理創傷,患上創傷後壓力症。此症患者不論年齡、背景,每當想起不快回憶時,都會變得驚慌焦慮,發噩夢,甚或災難過程重複浮現腦海,導致失眠、精神渙散、思想受困擾等。目擊者則可能因為自怨救不了受害者而產生無力感,內疚不已。
澳洲阿德萊德伊莉莎伯女皇醫院精神科總監麥克法蘭指出,災難的恐怖景象、記憶,可能困擾受害者一生。世衞指出,災民現時極需要心理輔導,但受災國家在這方面資源匱乏,而世衞目前提供的心理輔導隊僅十人,難敷需要。

為救不了人而激動
拉希姆不是唯一創傷後壓力症患者。澳洲女子RaeshellTsang,在布吉遇上海嘯幸而生還,她返回悉尼後,卻自怨自艾把救了她的泰國人「遺棄」了,深感內疚。
薩希丹與五名子女在檳城海灘曬日光浴時遭巨浪沖擊,一家人大難不死,但噩夢揮之不去,說以後不去海邊了。
英國女遊客西蒙斯和三歲阿根廷女童瑪蒂爾達身陷滔滔浪中,女童快要被沖走之際,要西蒙斯伸手抓着她,但西蒙斯說抓不了,她要靠自己,不久另一波巨浪沖來,女童沒頂,從此失蹤。西蒙斯返國後,每想起沒有伸手抓住小瑪蒂爾,就激動得淚流披面,為自己見死不救、任由小瑪蒂爾被巨浪淹沒,深感懊悔。

身邊人應加以安慰
專家認為,災難生還者固然要接受心理輔導,而身邊人也應安慰感到內疚的目擊者,發生災難以至有大量死傷都不是他們的錯。
除了心理健康,救援組織現時一樣關注災區的衞生情況。雖然世衞說疫區未有爆發疫症,但印度、斯里蘭卡災區已出現痢疾病例。印度正為喀拉拉、泰米爾納德等災區共十一萬五千名兒童注射麻疹疫苗,因為麻疹最易在擠迫的環境下傳播,而兒童抵抗力又有限。

災區衞生差致感染
另一重災區印尼亞齊省,救援人員最擔心霍亂、傷寒、登格熱等疫症爆發。不少災民縱然生還,肺部卻因為吞了不潔東西而受感染。在亞齊省首府班達亞濟,二十六歲村民朱奈迪就因為喝了不潔的水而肺部受感染,胃黏膜受損。
亞齊省的醫療系統已經崩潰,當局擔心受傷災民治理不及,會觸發傷者逃到其他地區就醫,令病菌擴散到原來不受影響的地區。
泰國衞生部亦有感傳染病一觸即發,將籌措二千萬港元的經費,防範傳染病爆發,並為災區民眾提供心理輔導,協助災民走出海嘯陰影。
法新社/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