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重申,05年整體趨勢仍是向上,但當然並不是全無隱憂,至少一些財經傳媒朋友,已經相當注重美元走勢對港股的影響。
滙率只是經濟其中一個環節,並不代表一切,如果簡簡單單鬥平鬥賤就可以,中國也成不了世界工廠。不過股市短期走勢由熱錢主導,加上現在港美息差高達2厘,假使美元轉強,香港息率可以在短期之內快速追回1厘以上,因此美元強弱,將是恒指走勢的一個關鍵。
一旦美元反彈,恒指可以出現相當急速的調整,這一點已是不少人的共識,但有一個經常可見的毛病,是嘗試去估計美元的底部。最近兩周,身邊有不少朋友,已經對美元的下跌動力相當懷疑,認為將會出現急速反彈。
前一個星期歐元獨大,其他貨幣都無力創出新高,到上個星期剛剛相反,歐元從高位回軟,輪到日圓測試阻力。雖然美元再非全線疲弱,反而是交叉盤主導,但下跌動力放緩,卻不代表將有反彈。
歐元距離最高位,只不過回落了100點子,以累積的升幅而言,這個幅度根本微不足道。
當然要捕捉轉角位,是不能太過遲鈍。美元大勢仍是向下,一次所謂大型反彈,可能只得四五百點子,但不能過份敏感,何況我們真正要關注的,是美元真正轉勢而非反彈,等待美元有條件扭轉劣勢,才轉變看法也不遲。
對於小型趨勢過份敏感,是很容易犯上的錯誤。不知何解,去年其中一個被人問得最多的技術分析問題,是國企指數是否已經完成第5浪,將會從此反覆向下。要開展漫長的下跌浪,是需要宏觀條件來配合,筆者不敢說國企指數很容易再次挑戰5500點,但很明顯市場的假設,其實是偏向保守,相信國企不易大跌。
不少商品價格仍在高位,近日的企業動作,普遍又是利好,燕化(325)私有化,代表內行人看好,鞍鋼(347)的收購,市場的反應亦正面,甚至招商局(144)的收購亦然。
國企的估值原本已不算高,還陸續有提升公司價值的企業行動,氣氛轉好的機會較高。
當然一日未突破新高,很多人仍可當第5浪早已完成,反覆過後將會下跌,可是數浪的目的是提供運作的方向,而不是純粹吹水,不應本末倒置。
黃國英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