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胎換骨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脫胎換骨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錢鋼和胡勁草合著的《大清留美幼童記》,半年內一版再版,借古喻今,讓多些人看看大清帝國怎樣阻擋地球旋轉,也是好事。本書所引的史料,有些片段教人過目難忘。1894年,由兩位當年留美「幼童」指揮的廣甲艦奉命北上,負有「遵例解運歲貢荔枝進御」的任務。這就是說,這艘成為西太后進貢廣東名產的軍艦,是從前「一騎紅塵」的現代版。不幸船抵天津時,甲午戰爭就爆發了。

李鴻章為了鞏固海防,重資向歐洲「引進」定遠和鎮遠等軍艦。可惜「硬件」雖然先進,「軟件」還留在洪荒時代。曾留學英國的日本海軍將領東鄉平八郎,參觀過這兩艘軍艦後,有感而發:「以此類巨艦,紀律尚如此,其海軍實不足畏。」他是看到有水兵在戰艦的大炮上晾內衣褲,才出此言。
錢、胡兩位說得也對,當年120名「留美幼童」中,他們的事跡,今天仍廣為人知的,大概只有詹天佑。他也真的了不起。1906年他受命興建長達125英里的京張(家口)鐵路時,英國和俄國的利益集團,就把中國人看扁,認為不引外援,絕不能獨力完成這項浩大工程。結果呢,原定六年完成的京張鐵路,提前在1909年八月十一日全線通車。工程不但沒有超支,還節餘了白銀二十八萬両。築鐵路得鑿隧道。當時中國沒有開山機、通風機和抽水機。工程全是土法煉鋼,只靠工人的雙手。這位「留美幼童」的確創造了奇蹟。
《大清留美幼童記》的封面和封底照片,想是作者苦心的安排。封面是幼童出洋前的集體照,皮膚黝黑,臉有菜色,看來真像鴉片煙鬼。封底一張,是在美國拍的,他們都穿上西服,辮子也剪了,每個人看來神清氣爽。說他們脫胎換骨,一點也沒有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