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革命推翻蔣介石

寧靜革命推翻蔣介石

十二月十日國際人權日晚上,我在台北觀察立法院選舉前的造勢大會。國民黨這邊充滿激情,縱使我不同意他們的訴求,但我十分感動,因為那是真實的民主活動。民進黨那邊瀰漫悲情,儘管我不懂台語一句也聽不明白,但我深深感慨,中國早已失去台灣。

廖建明

如果以藍綠雙方選前皆稱要在立法院過半數來說,對,國民黨加親民黨確是贏了。但民進黨加台灣團結聯盟也可說沒有輸,因為議席增加了。
表面上,泛藍勝泛綠輸,統派壓獨派。實際上,雙方打個平手,台獨沒有衰減。中國心知肚明,一方面繼續增加瞄準台灣的導彈,另一面又打算推出反分裂法。
玉山社在選前出版的兩本新書,頗能反映台灣民心轉向。阮銘在《從寧靜革命到寧靜建國》,詳盡道出綠營的思想根據。作者立場鮮明,談到大家常說的「維持現狀」,他說:「台灣現狀,即主權獨立的自由民主國家,國家主權屬於生存在台、澎、金、馬國土之上的兩千三百萬國民,與十三億國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歷史上擁有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共和國領土的舊中華民國已經不存在了。」
阮銘原是中共黨員,曾任中共中央黨校,後被開除黨籍。六四前到美國當訪學者,九七年到台灣,○二年歸化並定居台灣,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他捨棄「泱泱大國」的中國,轉而認同「蕞爾小國」的台灣,中國人台灣心,經歷獨特。
阮銘認為,蔣經國晚年啟動民主進程,李登輝發揚光大,「從八四年到○四年的二十年,台灣人民創造了寧靜革命的歷史,終結了外來政權統治。

今天,台灣人民要以第二個二十年,創造寧靜建國的歷史,把台灣建設成為自由、平等、和平的世界文明國家新典範。」
寧靜革命是「執政者遵循和平、理性、妥協原則對待反對力量,自然會促使反對力量及支持反對力量的民眾,相應地對執政者遵循和平、理性、妥協的原則。」阮銘說:「這就是台灣寧靜革命之所以寧靜,能夠避免激烈暴力衝突的原因之一。」台灣的寧靜發展,確比其他激烈暴力的地方更好。
中國威脅一旦台灣宣布獨立就開戰,但且看阮銘如何說:九九年李登輝的「兩國論」,○二年陳水扁的「一邊一國」,都是「獨立宣言」。他又說:「從四七年的二二八,到○四年的二二八,台灣人民由獨立覺醒到全世界台灣人牽手維護台灣的獨立……二二八,就是台灣的IndependenceDay。」這些事實,都不是反分裂法可以改變的。
台灣要寧靜建國,就必須「去中國化」,國民黨這外來政權自然是目標。我親身聽過不少台灣人憶述年輕時講台語是會受罰時,憤恨之情仍然新鮮。
我自己也覺得,台灣有太多以「中正」為名的東西,「永懷領袖」的銅像也太普遍,走到街上「仁義忠孝」等道德味道撲面而來,這些獨裁時代的遺迹也不應賴下去。
世新大學教授李筱峰的《台灣人應該認識的蔣介石》,要回答的是這個問題:蔣介石已經死了,何必再提他?作者的答覆是:「就是因為他已經死了,而且他的兒子也死了,所以我才能提他。」更重要的理由是:蔣對台灣造成的負面影響至今猶在,他的「精神不死」,殘餘勢力隱隱作怪,危害台灣。
書本力數蔣介石生前的惡行,使人明白為何台灣人會那麼痛恨國民黨外來政權。作者說,蔣政權的殘餘勢力,化成三個黨想復辟,揚言不承認李登輝時代的民主化過程,要瓦解這股殘餘勢力,「才能讓台灣真正脫胎換骨,成為正常的民主國家」。
……………………………………………………
作者為本報論壇版主編、公共事務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