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孩子接觸不同事物,可培養他們多元化的興趣;選擇甚麼運動也一樣,熱門的運動當然要學,接觸些冷門運動,如木球亦無不可;位處鑽石山學校村的保良局錦泰小學因「地利」,於兩年前參加木球總會主辦的小學木球推廣計劃,該校的林嘉榮老師表示,學生學了木球後除身手更靈活外,還有助提升小朋友之間的團隊精神。
文:曾雁平
攝影:陳亮華
香港木球總會近年花了不少資源在基層推廣方面,而數年前政府在鑽石山興建一個木球場,剛巧學校村就在球場旁邊,木球總會便邀請保良局錦泰小學參加計劃,而林老師表示,校內目前約有六十個小三至小六學生,每星期學打木球一至兩次。
採訪當日,就有三十位小朋友在球場內接受木球總會安排的教練學打木球:雖然學員姿勢有點生硬;不過,擊球的準確性還算不差,據林老師表示,該校去年在小學木球聯賽躋身八強,對於在校內只辦了兩年木球班來說,成績算是不俗。
「其實校內有很多不同的運動可供小朋友去選擇,而既然學校附近有個木球場,便嘗試安排同學接觸多些不同的運動;當然,木球是比較冷門的球類,但勝在對學生的要求不高,好些學生學了一段時間之後,身體的靈活性改善不少;另木球跑動的次數不太頻密,基本上是頗適合男女同學一起參加,當中好些女同學打得相當不錯呢。」林嘉榮說。
他指出,辦了兩年木球班,每年都有相當數目的學生參加,而部份更在三年級開始接觸,經過年多時間的系統性訓練,已掌握到些木球的基本技術,去年參加小學聯賽,除入到八強外,更重要是建立同學之間的合作精神,他說:「比賽時,來自同班級的同學們在場上互相鼓勵,自然訓練到人與人之間的團隊精神,這對他們將來有好處。」
木球總會的教練陳瑋珩表示,木球基本上不難掌握,只要經過約一年時間的系統性訓練,便可以打得似模似樣,他說:「小朋友初接觸,所以需要多點時間去指導他們一些擊球及接球的基本技術;而木球最講求的是全隊球員的平均技術水平及合作性,所以是一項很好的隊際運動。」
‧木球可分為6、8及11人賽,攻方輪流派出兩名隊員持板棒保護兩個三柱門,而守方則全隊輪流投球;當擊球手將球凌空擊出球場界外時,可得六分,若從地上擊出球場界外則得四分。
‧投手每次要投6球,而投球時手不可彎曲,一定要以「直手」投球,壞球擊中三柱門或空中被接仍當作壞球;如防守球員在最後一回合投出壞球或界外球,必須再次投球,直至好球為止。
‧擊球手在擊球後,需與對面的擊球手交換球門,如能將球擊出界外可直接得分,若守方要阻止對方得分,須在球落地前將球接住;或者由守場員將擊球手擊出的球接住,令擊球手出局並減分。
‧以8人賽為例,守方8名球手是有8個回合投球,攻方出4對擊球手,每對有2個回合去擊球;至於主流的11人賽,因人數較多,比賽要花頗長時間,而本地的青少年賽只設4局,分上、下午舉行,每局1小時,局與局之間有10分鐘休息,下午賽事攻守互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