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檢討創業板角色

港交所檢討創業板角色

【本報訊】科網泡沫爆破,創業板新上市及成交額續減,引發創業板的角色問題。港交所(388)行政總裁周文耀透露,明年會檢討創業板的角色及運作,但他斷言不會關閉創業板,他指成交萎縮,是因多隻股份轉往主板。

創業板的成交額及新上市公司數目,自02年開始持續遞減,今年截至本月中,成交額為252.34億元,較去年全年減少34%(見表)。創業板轉往主板的趨勢自去年1月開始,至今已有10家公司轉板,包括被視為創業板龍頭股的Tom集團(2383)。

質素參差影響交投
周文耀昨日出席港交所默哀儀式後表示,上市委員會將會檢討創業板的運作,這亦是上市科明年的重點工作之一。他指出,由於創業板成立至今已5年,亦是時候向市場人士徵詢意見,研究如何改善創業板運作,繼續為中小企公司集資及推廣業務。

建議擴為二板市場
他又承認,創業板公司質素參差,由於本港主板要求公司有3年盈利紀錄,因此相對創業板公司質素會較好,這是全球二板市場面對的相同問題。
上市委員會委員許照中表示,由於港交所正考慮簡化創業板公司轉板的程序,故亦應同時檢討創業板的定位及功能。他建議,將創業板擴大為第二板市場,並設立升降級制度,條件符合主板資格的二板公司可自動升上主板,這可激勵二板公司做好業績,有助提升公司管治質素;降級方面,該機制可讓二板收容被主板除牌的股份,安置不符合主板持續上市資格的公司,令小股東仍有機會繼續交易。但他指出,由於主板公司上市時簽署的上市協議,並無包括降級制度,故技術上需研究如何改例。

另外,中華數據(8016)主席季龍粉傳在內地被捕,反映民企股的風險,周文耀表示,已經與證監會及內地交易所保持溝通,交換訊息。他認為,除了法規外,公司管治、文化道德操守亦很重要,因此,港交所與證監會不時推廣教育課程,讓董事明白要為公司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