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因為發生海嘯,導致大量人命傷亡及財產損失,於是就有人擔心,保險公司將會遭到大量索償,憂慮賠償金額可能是天文數字。那麼對於手持保險股的投資者,會否受到影響?
據有關估計,是次由地震所引發的海嘯,所導致的財物損失,可能高達130億美元,但相信事件對保險公司的盈利影響只會很有限。因為受災的地區,都是發展中國家,普遍保險業的發展不算發達,很多物業都未必有投保,所以保險要作出的賠償理應不會太多。
其實保險業務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為人壽保險;第二類為財產保險;第三類為再保險。今次災難的人命傷亡可能高達6萬人以上,但大部份都是發展中國家的人民,他們未必有保險保障。就算有的話,都可能由亞洲區保險公司所承擔。
但災區之一的泰國,單是布吉及PP島便有不少歐美遊客失蹤,如果最終證實他們已經遇難的話,在人壽保險的賠償方面,也會是頗大的數字。這還沒有包括受傷或因意外而傷殘的賠償。
至於酒店被巨浪所毀,又或者汽車在海嘯之中報銷,如果有投保的話,便屬於財險的問題,主要由財產保險公司所承擔。
像今年美國所遭到颶風侵襲而導致的損失,有關保險的賠償已高達2000億元以上,預計這會影響到明年財險的保費。但估計是次災難地區涉及的財險不多,賠償金額不會太多。
至於再保險公司的運作,就是把風險分散,把一張保單所承受的風險,由其他保險公司共同承擔,這是行內的一貫做法。因此,假若因災難事件而導致大量索償,參與再保險業務公司,都會有所損失。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