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糖果零食店近年紛紛以多口味、新包裝進佔市場,令傳統涼果舖生意大受威脅,不少更要被迫引退,但有人逆流而上開設老式涼果店,並堅持以傳統風格及優質食品作招徠,令店舖在新一代零食店圍攻下仍能站穩陣腳。
人稱「波叔」的蕭振波打從60年代開始賣涼果,至今接近40年,其中30年是在銅鑼灣的馳名涼果店「么鳳」打工,負責入貨及店舖打理,3年前更入股么鳳家族新開的分店。
波叔精於挑選涼果,質素甚有保證,尤其以巨大而且味美見稱的話梅王,更是名傳四方,雖然價錢高昂,平均要十多廿元一粒,卻不愁銷路。
大概是合久必分吧,雙方後來出現分歧,合作關係告終,熱衷於賣涼果的波叔決定另起爐灶,3個月前在九龍城開店,原先起名「龍城么鳳」,其後為避免混淆,改名「公鳳」。
波叔把過去數十年工作所得的經驗與技巧全運用於自己的店舖上,故此公鳳無論在貨品及經營模式上跟么鳳都十分接近,貨品有二、三百種,絕大部份是傳統涼果及香口零食,貨源大多來自內地、台灣、及東南亞。波叔專入優質貨,他賣的話梅,最大粒的直徑有兩吋半,巨如蜜棗。
波叔說:「么鳳開在銅鑼灣,該區甚多遊客,消費力強,賣法可以搞得高檔一點,價錢高一點,例如同一種來貨的話梅,他們可把最大粒的揀出來,以頂級價錢出售,賣十幾蚊一粒;但我的舖在九龍城,主要做街坊生意,走大眾化路線較適合,所以不會細分等級了,一包有大有小,平均每粒數元。」
波叔刻意為公鳳營造傳統風格,認為這能勾起顧客的感情,令店子在新一代零食店包圍中顯得別樹一幟,對生意有幫助,所以他堅持繼續使用巨形玻璃瓶和寬大的木貨架,甚至沿用勾秤,並以吊桶收錢。另一方面,他知道現代人講求衞生,故大陸來的貨,他只入外資設廠生產的,衞生監控較嚴格,又把店舖打理得乾淨企理,好讓客人買得舒服、安心。
公鳳開業3個月,區內區外顧客各佔一半,由後生仔女至長者都有,每次消費由十元八塊至過百元不等,波叔指暫時生意算是過得去,薄有微利,「但做生意要睇長線,能夠長期維持一定營業額才可以生存下去。」
年屆70,大半生賣涼果的波叔坦言只求一個「可以捱下去」的機會,他說:「賣涼果不能奢望賺大錢,叫做有檔生意做住,各人有份糧,就係咁啫!」
記者:陳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