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負盛名的美國第一才女、作家兼評論家蘇珊.桑塔(SusanSontag),周二在紐約市病逝,享年七十一歲。桑塔對藝術、攝影以至疾病都有獨到見解,過去半世紀對文化知識界有深遠影響。
桑塔的兒子大衞.賴夫指母親患了急性骨髓性肺炎,出現併發症,周二早上在曼哈頓的斯隆-凱特林癌病醫院逝世。桑塔四十三歲時罹患乳癌,病情反覆,身體日衰;去年三月又患上白血病,進行過骨髓移植手術。跟桑塔相識四十多年的墨西哥著名作家富恩特斯(CarlosFuentes)說:「病魔令她受了很多苦,但她很勇敢。」
才華洋溢的桑塔,出版過十七本書,繙譯成三十多種文字,其中歷史小說《在美國》曾獲二○○○年國家圖書獎,《火山情人》亦深受歡迎。她也寫過劇本拍過電影。但她最出色亦最具影響力的作品,卻是她見解獨到、不落俗套的評論文章。
一九六四年桑塔憑評論同性戀美學的《NotesonCamp》一炮而紅,奠定她在美國知識界的地位。其後她在《反對詮釋》、《疾病隱喻》、《論攝影》等評論中談藝術、談疾病等,都引起重大迴響。
桑塔也是人權鬥士。六十年代她大力反越戰,但並非只是示威吶喊,而是在美軍轟炸得最兇的六八年,親自跑到河內去。她也去過被美國制裁的古巴,但她亦坦白批評古巴領袖卡斯特羅的人權紀錄。
八九年英國作家拉什迪因《撒旦詩篇》被指褻瀆回教,成為伊朗追殺令目標,桑塔挺身而出領導抗爭。拉什迪周二發表聲明哀悼這位「真正患難之交」,盛讚她是「偉大的文學藝術家,無畏、有創見的思想家,勇敢求真理」。
桑塔說過「有文學天份,就有責任敢於發言」。九一一襲擊後她掀起極大爭議,當時美國瀰漫濃厚愛國主義情緒,鮮有知識分子敢發表逆耳之言,偏偏桑塔在《紐約客》雜誌撰文,說九一一並非對「文明」或「自由」或「人類」或「自由世界」的「懦弱」襲擊,而是美國自作自受;甚至大膽地指撇開道德,指發動九一一襲擊的人「絕非懦夫」。她的批評和言論很左,但她在八十年代自己糾正了對共產主義的浪漫情懷,而且批判自己的左派戰友,對戰爭沒有甚麼承擔。
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