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是新興國家債券市場豐收的一年,根據EMBI環球分布指數顯示,今年投資在新興國債券增長率接近12%,是連續3年錄得雙位數字增長,更難得的是,新興國債券所付溢價,亦即與美國聯邦債券孳息差距,已由過往的400至500基點(即4至5厘)或以上,收窄至約280基點之歷史窄幅,足見投資者之渴求。
新興國債券一洗頹風,備受歡迎的原因,是自經歷97、98年俄羅斯債務危機和亞洲金融風暴後,大部份新興國為提高投資信心,不斷鞏固金融制度,努力從預算盈餘和外滙儲備等影響信貸質素之基本原素上加強改善,加上這些國家在政治上逐步穩定,在風險下降的情況下,債券受垂青乃理所當然。據摩根大通研究報告指出,EMBI環球指數成份新興國所發行的債券中,有45%被評為「投資」級別,這與10年前僅有7%,確有天淵之別。
事實上,影響新興國債券吸引力之最重要因素是政治問題,例如最近烏克蘭總統選舉之亂子,除該國債市曾一度急挫外,鄰近俄羅斯債市也受衝擊,有這種如病毒擴散之風險存在,不無令投資者戰戰兢兢,故要冒高風險便須有高回報,何況隨時要冒外滙損失或賴債之風險?
然而這類恐慌情況近期已大大減低,若有問題發生,只是趨向於個別而已,理智如斯,不知是已司空見慣,抑或投資者計算精確,認定唇亡未必齒寒者。
不過另一影響新興債市的大動力來自美國利率,美息趨升,必對新興債券之吸引力帶來衝擊,明年這類債券投資增長還會否錄得雙位數字,實存懷疑。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