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d策之道:對沖基金結算及沽空風險

Fund策之道:對沖基金結算及沽空風險

今期再和各位談談對沖基金的個別風險。
首先是結算風險。由於對沖基金組合內幾乎所有頭寸都需為融資進行回購或反回購,一般來說,基金會於到期日通過透支融資支付購買款項,然後於結算日歸還借款。如果這個過程出了差錯,譬如某個交易尚未清楚完成結算,形成了隔夜透支,就會導致成本增加。如果此情況被延誤多天的話,需額外付出的成本將會更多。
不過有時市場對某些證券的沽空較借貸的需求為大時,要成功借取這些股份,得視乎持有股份的機構是否願意把手上持貨借出,否則貸方便需耗費更高成本借入。
如果該證券仍是難以取得現貨作交收,就會出現循環性交割失敗(roundrobin)的現象。假設甲方從乙方借入某隻證券,乙方又希望從丙方得到證券,最後丙方又以為可以從甲處取得證券。在這個循環中,每一方都等着另一方的證券交割,但是由於大家手上都沒有持貨,結果這個三角循環問題始終無法解決。

沽空融資風險大
對於資金規模較小的對沖基金,於沽空交易時借入證券,所面對的風險會更大。現時大多數對沖基金的融資業務多數由其託管銀行安排,當中借入藍籌股或流通量較高的股份會較為容易,相反,新手或規模較細的對沖基金,可能需較長時間,才能找到合適的資產項目作雙邊交易。
當對沖基金借入證券的成本巳高得無法接受,或者根本無法借入證券時,作出沽空交易的對沖基金便只能在現貨市場以高價回購該證券,否則亦會面對「逼空」(ShortSqueeze)的後果。同時作出沽空的對沖基金,亦需留意該資產的流動性及變現能力會否減弱。如果借入的資產變現能力低,那麼要作沽空交易,便得承受較大的逼空風險。故此,透過這類證券作出交易,長倉持有者需確信會有人接貨;相反,想平掉淡倉的投資者,則要深信該證券有人願意拋售。事實上,要發掘後者的潛在機會,難度較前者為高。
此外,沽空融資的風險亦不容忽視。究竟作出沽空交易,與通過槓桿方式買入證券,兩者承擔的風險何者較高?由於作為融資及借出證券的兩個單位,一般都需要現金作為保證金,而由於透過保證金部份獲得的息率,普遍會比短期借貸市場的利率為低,所以當保證金利率進一步降低時,證券貸方要將保證金再作投資,方能攫取更大的利潤空間。
至於借入證券的投資者,未需承受以資產為擔保借入資金的風險;相反,通過桿槓交易形式購入證券者,僅是借入一筆現金而已。惟願意借出現金的市場參予者,遠比願意借出某隻特定證券者為多,所以比較來說,仍以沽空融資風險較大。
此外,有一些國家是不會接受交割失敗的情況,故他們會容許保證金利率為負數,而對於短期借入證券的成本總額,也不會作出特定限制。
黃敏碩
亨達投資研究聯席董事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