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香港體壇歷盡榮辱;最印象難忘的是「港乒孖寶」李靜、高禮澤在雅典奧運男雙準決賽取勝一刻?中國跨欄天王劉翔,跳水天后郭晶晶笑面盈盈踏足香港國際機場?還是國足狂炒港隊七球;但願港體壇在今年發生的「喜怒哀樂」事件,傷心的要吸取教訓,開心的也要鞭策、繼續努力,因前路更艱巨。
文:徐嘉華、曾雁平、李勇明、盧漢傑
中國運動員在國際體壇起飛,在雅典奧運取得歷來最多三十二金成績,超越體育強國俄羅斯,排名僅次美國得第二。五十位中國金牌名將組成的代表團,在奧運後八天,於九月六日抵港,展開三天的訪問,與香港市民分享「喜」悅。
最受歡迎的運動員,當然首推「亮晶晶」跳水組合田亮和郭晶晶,而「百一米欄王」劉翔、「蛙后」羅雪娟、中國女排等同樣各具魅力;由於「亮晶晶」這對俊男美女如幻似真的戀情,吸引大批傳媒和市民「追星」,在港期間均成為新聞人物。
代表團在抵港翌日展開連串親善活動,早上先到金紫荊廣場觀看升旗禮,跳水隊、女排隊、羽毛球隊、乒乓球隊在下午分別在港九作示範表演;晚上重頭節目,全體代表團到香港大球場參與大滙演,吸引三萬市民欣賞,多位星級選手展示運動以外另一面,包括國乒男雙冠軍陳杞、馬琳,與港孖寶李靜、高禮澤合唱,劉翔與歌星古巨基合唱一曲,更贏得全場掌聲。而港不少商人也趁這股「金牌運動員熱」,向運動員送上禮物、邀請擔任代言人等商業活動,讓代表團短短三天的訪港旅程滿載而歸。
今年奧運年最「樂」的莫過於「港乒孖寶」李靜、高禮澤,他倆在雅典奧運中為香港奪得的一面雙打銀牌,是港乒壇的第一次、是香港的第一面奧運銀牌,亦是特區區旗首次在奧運頒獎禮上飄揚。
成名後,回到香港所得到的支持及歡呼聲,縱不及八年前奪得奧運金牌的「風之后」李麗珊,但亦相去不遠,加上一些「有形」的獎金獎勵,甚至是郵政局首次以兩人肖像印製郵票、又得到一世免費乘搭九廣鐵路等等;兩人不約而同說是「夢想成真!」更難得李靜、高禮澤在一連串「慶功」活動後能及時收拾心情,並在十一月底的奧地利公開賽,奪得今年第一個男雙冠軍,打破今年五奪亞軍的「宿命」。最後更晉身十二月初北京職業巡迴賽總決賽,結果四強止步。
香港傷殘運動員也不遑多讓,他們於九月底在雅典同一地舉行的傷殘人士奧運會中憑着多名運動員,取得歷史性的十一金七銀一銅,總數十九面獎牌刷新歷來港隊奧運獎牌紀錄。值得一提的是被譽為是新一代女子「天下第一劍」的劍擊好手余翠怡,她包辦了四面金牌。
其餘金牌功臣還有田徑「神奇小子」蘇樺偉、劍擊的馮英騏、許贊紅、戴恩潤、陳錦來、陳蕊莊、王潔梅、范珮珊、硬地滾球的梁育榮及劉恩賜。
今年本地體壇最令人震怒的新聞,莫過於甲組足球聯賽發生近年罕見的球場暴力事件。澎馬流浪三月七日北上東莞,作客當地南城地產時,雙方四十多名球員及職員在球場追逐打鬥,其間竟沒有公安入場制止,賽事最終被迫腰斬,而四名流浪球員及主隊一名領隊均告受傷。
澎馬流浪返港後立即舉行臨時記招,部份球員向傳媒展示傷勢,領隊李輝立更向傳媒講述打鬥事件經過,翌日即成各大報章頭條。
然而,足總高層事後觀看錄影片段,主席康寶駒表示有人誇大今次打鬥事件。
之後香港足總就暴力事件召開紀律小組會議,並參考當時電視錄影及研究球證報告,經過六小時商討後,最終將牽涉打鬥的十五名球員分別判罰停賽三至十二場,其中流浪陳偉豪被判最高刑罰,該季聯賽提早「收咧」。
至於澎馬流浪和南城地產各罰款二萬港元,另該場比賽對賽兩隊各判輸○比三。
年底舉行的國際手球邀請賽,中國對中華台北發生球員群毆鬧劇,令兩岸體育交流留下污點。
另一方面,港體壇長期缺乏政府資助,精英健兒忍無可忍,在今年二月由雅典奧運殿軍李麗珊,領本港精英運動員及教練,聯署去信董特首,促請「救救香港精英體育」。董特首在三月初接見運動員代表,並承諾精英運動員培訓每年九千萬港元的資助。
要數今年本地體壇最悲「哀」的新聞,應是港足隊在十一月十七日在廣州舉行的○六世界盃外圍賽第四組最後一仗,慘吞中國隊七蛋;此戰除是港隊有紀錄以來最大的國際賽敗仗外,港隊防守突然大失水準,令不少市民及球迷懷疑,港隊在此關鍵戰「讓路」予爭取出線的國足。
中國與香港關係密切,這場賽事在賽前數周已引起國際及亞洲足協,以及同組與國足爭出線的科威特極度關注,而FIFA還專派員到廣州監察,電視台還罕有地現場直播這場外圍賽。
中國足協表明曾要求國足遵從公平原則爭取成績,但近年在國際賽顯示出不俗防守能力的港隊,在比賽中卻棄守中場,半場已落後三球;港隊門將范俊業雖救出鄭智的十二碼,但全場仍負○比七;而科威特在另一仗以六比一挫馬來西亞,國足因得球差科威特一球而飲恨,無緣出線。
賽後,《新華社》以「兩敗俱傷」來形容這場比賽,有球迷在網上留言:「一定係造波,點知造唔夠,國足未能出線,還令香港足球賠了面子。」港隊教練賽後指球員已盡力,只是這樣的比分落敗,對港隊過去在國際球壇所建立的聲譽灰飛煙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