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美國美股杜瓊斯指數上周一再改寫了3年半新高,但我對美股短期後市的表現卻是愈來愈感擔憂,並相信一次較急銳的調整已近在眼前,投資者對此絕對不可掉以輕心。也許,大家會有興趣知道為甚麼我有這樣的想法?且聽我娓娓道來。
大家必須明白,今時今日全球股市的推動力,主要來自對沖基金的買賣。以交投量計算,對沖基金現時所佔的比重約為65%左右。由於對沖基金的買賣主要着眼於短期表現,故跟風炒作是其一貫的做法。換言之,當大市上升時,對沖基金會跟風買入;反之,當大市升勢有逆轉迹象時,對沖基金必須迅速反倉,並狠狠地把好倉變成淡倉。
大市自10月開始展開升浪,而今次的升浪卻非對沖基金始料所及,所以它們爭相平掉手上淡倉,並加碼建立好倉,令大市的升勢欲罷不能。我必須補充的是,這些着眼於眼前得失的對沖基金買賣活動,已令持股的平均日子大為縮短(見附圖),而最終的結果,是市況在可見的將來,會較之前更加波動。
現時的情況是,對沖基金手上持有大量股票,但當它們發覺大市上升動力不足時,必然會毫不猶豫地爭相把好倉變成淡倉,屆時市況便會迅速逆轉,因為股票的供應量忽爾驟增,在供求定律下,股價下跌自然難以避免。
大家要明白,現時看好大市後市表現的散戶投資者,數量已創下新高,最新的牛熊比率已升上3以上,意味着每有1個投資者看淡後市,便有多於3個投資者對後市看好;但另一邊廂,市場的波動比率卻陷於紀錄低點,即是說,大部份投資者對後市的看法愈來愈趨於一致。
不過,當群眾積極吸納股票的當兒,那些掌握較多資訊的春江鴨(即是如企業行政人員和董事般的內幕人士)卻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大舉散貨。上述種種迹象,均顯示了大市已愈來愈接近頂部,而不是1個牛市新升浪的開端,再加上技術層面顯示股市已進入了極度超買的區域,大市位高勢危的程度,可謂不言而喻。
問題是,有甚麼因素可以成為促使大市升勢逆轉的催化劑?我個人認為,當大眾股民的看漲情緒如此高漲時,只要有小小的負面消息浮現,便很容易令市況急轉直下,而最可能出現的導火線,將離不開以下數項:息率忽然急升;出現遠較市場預期疲弱的經濟數據,如聖誕銷售令人失望;令人沮喪的地緣政治風險,譬如美國或以色列主動出擊狂炸伊朗的核設施;貨幣供應忽然收緊,又或者是某大型財務機構遭揭發大量的帳目或會計醜聞……,等等。
說了那麼多,我的目的已是清楚不過。我建議《蘋果》的讀者可以利用美股現時的強勢進行減磅,同時不妨吸納美元,博短線反彈。原因很簡單,當市場對美股的後市已是過於樂觀,而看淡美元後市的投資者數量又遠超美元好友時,美元極可能短線見底,隨時會作出1次強力反撲。
﹙本欄隔周逢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