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聞 - 陶傑

大新聞 - 陶傑

在日本看見讀賣新聞頭版刊登了印尼海嘯的大新聞,沒有彩色圖片,標題黑白兩色,只有三吋乘半吋長,叫做「津波災難」。
死了一萬人,頭版如此低調,看慣了華文報紙的人,會覺得日本人不是太冷靜就是過份的鐵石心腸。特區的華文報紙都用最大號的粗黑字、最煽情的標題、最喧嘩的圖片,高聲叫喊着發生了大事件,但是讀者只能有麻木的感覺。
因為平時連地鐵癱瘓、藝人藏毒、田少怒罵政務司司長這等雞毛蒜皮的社區小事,都慣於使用同等煽情尺碼的標題。以新聞震撼力的級數類推,印尼大海嘯,死人逾萬,特區的華文報紙應該一版用一個粗黑字填滿:「印︱︱尼︱︱海︱︱嘯︱︱死︱︱者︱︱逾︱︱萬」。只八個字,就用八版,電訊社的圖片,一幅一版,共用五十版,這一天的報紙,應該有上千頁,重五公斤才對。

原來,經印尼那麼一海嘯,閣下或許會發覺,由地鐵癱瘓到甚麼領匯風波,平時是屁大的小事,都由一個唐人街城市的華文傳媒像吹棉花糖一樣吹脹到地震海嘯的份量。
地震海嘯,死人逾萬,這才是真正的大新聞,就像天上的一架轟炸機,才該出動到大口徑的高射炮來轟擊,而藝人藏毒、領匯上不了市,華文報紙同樣動用了超巨粗黑標題的高射炮,轟擊的原來只是幾隻蚊子。
天下本無事,但當一個小農社會,沐浴在所謂「新聞自由」的陽光裏,天天只見華文報紙的頭版炮聲隆隆,其頭條大新聞,原來是村長鄧福水的老婆,昨夜的痔瘡爆裂了(不錯,女人也會患痔瘡的,這才具有不尋常的新聞價值),這條農村的黎民,怎會不像中了邪一樣,人人放下鋤犂,不事生產,初而互相罵街,繼而有若干耕夫,因長期煩躁亢奮,竟然趴在一頭頭母牛上,屁股一戳一囗的,把母牛們幹了起來?
這就是專家所謂的「社會充滿民怨」之由來。不錯,董建華是全村最笨最頑固的一頭畜生,但華文傳媒天天用粗黑大字來炮轟空氣中的牛蠅和馬虻,有沒有想過,自我折騰得很叫人疲累?
曾幾何時,工商和華僑日報的頭版,像讀賣新聞一樣,甘迺迪遇刺、美軍轟炸河內升級,都只選用三吋寬半吋長的標題,這就叫大新聞,而那時,這個社會很和諧。
一九三九年以前,如果一天平靜,BBC電台的新聞報告還會只簡單說一句:「今天沒有新聞」︱︱There'snonewstoday,就報告完了。新聞自由或所謂的國際視野?有時不妨捫心自問:也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