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981)自今年3月以2.69元上市以來,股價一直「潛水」,表現可謂差強人意。上周集團更調整今年第4季度的「經營狀況指引」,預期全球半導體行業會面臨市場增長放緩影響,旗下晶圓付運於第4季度的增長將由原先的20%下調至15%,是增長幅度的下限。
另外,由於動態隨機記憶體的平均售價下降,導致晶圓的平均售價亦面對壓力,預測下跌幅度約為3%至4%,加上集團會調低下一季度的存貨市場價值,此舉將直接影響未來的毛利率,較第3季下調6%。
綜合上述的分析,中芯變相是發出一個「盈利警告」。
中芯早在10月尾公布截至9月底止的04年第3季度業績時,純利已從第2季的3420萬美元大幅上升15%至3930萬美元,營業額按季度上升24%至2.75億美元,按年更急升接近1.6倍。中芯的季度業績如此不俗,何解來季不能承接此餘威,反而集團要在此時發出「盈警」呢?
首先,早在第3季度業績公布時,我們已不難發現中芯所面對的隱憂,譬如集團的毛利率已出現季度性的調整,由04年第2季的27.8%下降至26.4%,主要是產品價格下跌所致。
事實上,過去幾年半導體行業已出現投資過熱的情況,令晶片市場供過於求,導致產品價格出現壓力,所以市場參與者面對毛利率下跌,是無可避免的事。要繼續維持業績處於高增長期,就必須以量取勝。
中芯第3季度營業額能大幅增長,主要是由國內通訊產品市場的需求所推動。然而,集團當其時的生產設備使用率已到達99%,即使市場真的有此需求,中芯亦未必可以應付。所以中芯突然發出「盈警」,背後不無道理。
此外值得留意的是,電子消費品的需求高峯期多在第3及第4季,但觀乎一些電子產品生產商所提供的存貨數據,這段時間的庫存量卻有上升的迹象,反映出市場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在毛利率向下調、產品需求量或低於市場預期,以及再提高產量的空間有限等等因素限制下,中芯的高增長期或已過去。
從另一角度而言,業界之前一直對中芯的全年業績有所憧憬,預計全年盈利可達1.4億美元。以每股盈利約6仙及每股1.67元計算,04年市盈率接近28倍,估值尚可接受。但今次因第4季度業績有機會表現不理想,市盈率或會有所提高。因此,雖然中芯現價大跌的機會理應不大,但向上的空間其實也有限。
而且中芯有一個頗大的弱點,就是成立至今,都要透過併購其他晶圓生產商來提高產能及規模,反映創造及研發能力未必及得上外國的晶片製造商,因此未能吸引一些大戶垂青。這也是導致它長時間積弱的誘因。
中芯短期或出現技術性反彈,但我覺得持有中芯的投資者可趁機減磅。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