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假期剛剛過去,2004年已真正進入倒數階段,亦是投資者檢討過去1年得失的時候。
整體而言,美元今年仍延續去年的弱勢,雖然年中曾有中興的勢頭,但自10月開始跌勢又轉急,兌各種主要貨幣均改寫了多年新低,而歐元更成功向上突破,迭創紀錄新高位,上周更曾高見1.3548美元。
也許讀者會質疑,每一樣東西皆有起伏周期,歐元升了那麼多,明年還可以續展升浪嗎?
當然,筆者並沒有水晶球,不可能告訴你明年滙市的走勢,但若根據手頭上的數據和資料分析,我相信歐元明年仍有機會再上層樓,原因是筆者相信美元弱勢仍未完結,而各大主要貨幣中,以歐元的有利因素最多。
首先,歐元的地位日益鞏固。在歐元面世之前,美元可謂一枝獨秀,在各國的外滙儲備中,佔了甚大的比重。大家不是不知道把雞蛋放在同一籃子的弊處,但實在找不到其他可以取代美元的貨幣,故歐元面世已整整6年,大家開始對歐元建立了信心,縱使歐元作為國際交易貨幣的角色仍比美元遜一籌,但只要各國加重歐元的儲備貨幣比重,從供求角度衡量,歐元仍大有上升空間。
其次,美元現時的隱憂實在太多,當中尤以雙赤問題最受關注。正如筆者再三在此提出,除非美國雙赤有縮窄迹象,美元貶值的勢頭仍不會輕易改變。
美國最新的數據顯示,經常帳赤字和貿赤仍然不斷創新高,而在伊拉克戰事真正完結前,美國的軍費支出仍浩大,再加上布殊仍未放棄把短期的減稅措施變成永久性,如此一來,財赤亦不可能在短期內明顯縮減,換言之,暫時仍看不到美國雙赤有解決的曙光,對美元走勢不利,相對而言,有馬城條約約束財赤,而整體經常帳持續錄得盈餘的歐元自然值得看高一線。
第三、歐元區經濟雖以出口為主導,但其情況不如日本般要依賴外圍市場。自從歐元面世後,歐元區成員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更加方便,而由於採用同一種貨幣,幣值的高低亦不會對區內經濟起立竿見影的效果,故歐洲央行對歐元升值的容忍度理應較高。
第四、歐洲企業為了維持競爭力,在歐元強勢下不斷進行結構性改革,如今已漸見效果,區內生產力在過去2年大幅提升,對於歐元滙價亦有一定的助力。
最重要的1點是,在11月仍創下新高的歐元淨買盤未平倉合約,在最近已變成淨沽倉,反映在12月有大量歐元的補倉沽盤在市場滲透,但歐元回吐的幅度仍相當有限,臨近尾市更成功改寫了新高,這個情況將有利美元淡友在新的1年重張旗鼓,為歐元續升鋪設了平坦道路。
其實利好歐元的因素並不止於5項,上述因素只不過是信手拈來而已。當然,要刻意尋找不利歐元的因素,亦不會找不到,但逆勢而行往往風險大而回報小,絕不化算,筆者既主張續沽美元,自然提出看好的歐元的因素,加強大家入市的信心。
趙善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