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拜讀了王軍濤先生評點幾名他在北大時期的校友,獲益匪淺,也令筆者聯想到北京大學的畢業生,或許很快就能結束「宿敵」清華大學在中國政壇一統天下的「大清帝國」,甚至超越他們,成為中南海的新霸主。
北大和清華的瑜亮之爭,在中國學術界早已不是新聞。無論大學排名,還是畢業生、校友、教授的成就,甚至每年招收新生的成績,兩校都爭得頭破血流。但有一個領域是北大無法跟清華競爭的,就是在中南海的影響力。
中共高層中的清華校友多不勝數,五十多年來已有二百多位部級以上高幹,比北大不知多了多少倍。現屆九名中共政治局常委中,胡錦濤、吳邦國、黃菊、吳官正四人畢業於清華大學。難怪有人調侃說,清華校友會和政治局會議,是同時在中南海召開的。
過去十多年,從姚依林、宋平到胡啟立、朱鎔基,然後是胡錦濤等人,中共最高領導層的清華校友人數愈來愈多,相對而言,北大畢業生在政壇多鬱鬱不得志,不要說國家領導人,即使部級幹部中也只有唐家璇、李肇星等寥寥數人。因此,中共政壇有「大清世界北大荒」之說。造成這種極端不平衡局面,原因很多,但跟兩校的學風傳統有莫大關係。北大以文史哲為主,傳統上較崇尚自由及獨立思想,北大學生的個人主義色彩較濃,對於注重紀律、講究服從的中共政壇,「北大人」這些特點,自然不受上級領導的欣賞。相反,清華以理工科為主,清華人學業用功,且較重集體主義,符合中共的用人標準。
但是,隨着朱鎔基等人退隱,二○○七年中共十七大後,吳邦國、黃菊、吳官正應亦退休,而中共第五代的接班新星中,只有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和北京市長王岐山是清華人。因此,○七年後,清華人在政壇將風光不再。相反,「北大人」將愈來愈吃香,仕途看漲的第五代新星中,有不少是北大畢業生,包括出身自共青團的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陝西省委書記袁純清、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還有青海省委書記趙樂際(曾在北大學習)、商務部長薄熙來,而前四人更是胡錦濤的「團派」嫡系,是胡刻意栽培的接班人,將來一定會在中共政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與四人同期的「團派」幹部還有很多,為甚麼胡錦濤獨厚他們呢?這跟他們的北大背景有關嗎?
「北大人」的冒起,不僅僅是中共用人標準的改變,而是代表着中共建國、建設時代的終結,正式邁向執政之路。
(北大人冒起 二之一)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