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球成衣紡織品配額制度周六(1月1日)起取消,買家日後可自由從各國採購成衣製品,再不受各國配額的限制。市場人士分析,這將刺激本港整體出口增加,本港紡織成衣股股價,長遠而言,有很大升值潛力,但現階段未能全面反映。
據估計,全球成衣及紡織品市場,年銷售額達3530億美元(約27534億港元)。世貿組織經濟研究部報告預測,中國佔美國服裝市場的份額,將因此由16%升至50%,在歐盟市場則由18%升至29%。
BNP百富勤估計,中國及印度為主要受惠國,又估計全球買家將於05至06年間,縮減其全球採購國家名單至五成,至2010年則會再縮減三分一。此外,取消配額後,廠商不用把原材料由一個國家轉運至另一國家,以取得該國配額,供應鏈會更有效率及更具成本效益。採購具備優勢、零售渠道簡單的公司將會受惠,例如魏橋紡織(2698)、利豐(494)及思捷(330)等。
吳玉欽證券分析員指出,長遠而言,成衣紡織股肯定有極大升值潛力,但明年起實施全面取消配額,仍有三年過渡期,期內美國仍可採取特別措施,限制中國貨品進口。
事實上,胸圍、個別成衣產品,原已取消配額制度,現在又被美國重新加上配額限制,因此市場人士對明年的新政策,仍抱觀望態度,本港紡織股因而並未受惠。外電也報道,美國廠商正游說華盛頓,向至少10種中國製造的成衣產品,施以新的限制。
貿易發展局助理首席經濟師潘永才則指出,新政策可望刺激整體出口增加,本地出口或會因廠房北移而減少,但相信在中港緊貿安排(CEPA)下,仍會吸引部份高增值製造工序留在本港。不過,由於美國保護本土工業,推出針對中國的特別措施,令到本港部份廠家,在內地的擴展計劃也因而拖延。
他又指出,全面取消配額後,廠商將有較大彈性,把生產線遷移往成本較低地方;採購商則可大幅削減現時分散於多達數十個的採購點,減低營運成本。此外,免去配額價後,貨品成本也降低,令消費者得益。今年首10個月,本港成衣整體出口為162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8%;紡織貨品為920億元,增10%。由於海外市場經濟環境良好,今年增幅較去年凌厲。
香港紡織業聯會調查顯示,明年取消配額後,61%受訪者表明,會把生產設施設於內地;經本港港口的出口量,會由今年的76%減至57%;而經深圳港口的,則由15%增至33%。GlobalSources調查報告顯示,逾91%國內成衣供應商預期,配額取消後,定單數量會增加,因而正擴大其生產能力;當中三分二計劃增加產能六、七成。迄今仍有70%的成衣紡織產品保留配額,至明年初才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