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版閒釣手冊 介紹逾百種海魚<br>漁護署調查:港50萬人愛釣魚

新出版閒釣手冊 介紹逾百種海魚
漁護署調查:港50萬人愛釣魚

【記者馮永堅報道】香港三面環海,常見海魚種類就超過一百五十種,可謂「海魚天堂」。肉質鮮美的青斑、顏色鮮豔的花角魚,甚至含劇毒的老虎魚都愛在本港水域游弋。
漁農自然護理署出版了一本名為《香港海魚閒釣手冊》,圖文並茂地介紹本港常見的百多種海魚,藉此提高市民對海魚認識及海洋環境的保護。

每年釣魚消費達九億
根據漁護署○二年一項調查,推斷全港有約五十萬人喜愛釣魚這種消閒活動,估計每年有關消費開支高達九億元。
港人多喜歡最簡單的岸釣,魚穫多為釣泥鯭、紅鮪及牙帶等下價魚。若想「釣得豪」一點,則可租遊艇出海作船釣,魚穫也自然會豐富一點,石斑、東星斑隨時成為桌上美食。
漁護署漁業主任郭啟賢接受訪問時表示,顏色鮮豔的花角魚及龍船魚為例,很少人會用來食用,但憑其獨特外表,上釣後多作為觀賞魚。
此外,老虎魚、牙帶及雞泡魚等則含毒素,市民品嘗時要特別小心,而東星斑及石斑則是出名的海上鮮。

保持釣海魚世界紀錄
受商業性大量捕魚影響,近年在港水域可釣一斤重或以上大魚就「愈嚟愈少」,若不正視問題,日後海上或再不能發現魚蹤。
不過,香港原來保持一項釣得最重海魚的世界紀錄,九八年外籍人士PeterSprung以拖釣方法,將魚絲勾上魚餌放在船尾位置,船繼續向前行駛,吸引海魚覓食移動中的魚餌,結果在北尖島釣得一條重六十三點六公斤的青鮫,該紀錄至今仍然未被打破。

郭啟賢表示,大部份市民釣魚多是「過手癮」;但若釣魚作為餸菜,其實兩、三條已很足夠,其餘則應可放回大海讓其繼續繁殖。
《香港海魚閒釣手冊》有介紹各種海魚的特性、分布,以及牠們的產卵及最佳垂釣月份等。手冊每本售五十二元,各大書局現已有售。

花角魚

冧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