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與領匯的分別

  地鐵與領匯的分別

領匯事件愈描愈黑,不少評論家以地鐵之成功說明政府資產上市如無破壞者也能成事,將矛頭直指所謂「幕後黑手」。不過,領匯與地鐵上市其實有根本上的不同。
股權分配:政府在地鐵上市時曾保證他們將是地鐵大股東,及對地鐵有絕對控制權。領匯則是集資向房委會購買資產,所購資產的控制權則落於領匯股東所有。地鐵上市無人反對是因為政府保證佔有控制權下,市民可放心地鐵不會大幅加價。反之,領匯購買公屋商場後,政府在法理上再無與領匯股東討價還價之力。只要商戶合約期滿,領匯約依據市場租金調節,租戶是有可能受害的。在此邏輯下,租戶與公屋居民擔心日後服務質素有變也不無道理。
地鐵與公屋性質之別:地鐵從不是照顧弱勢社群的社會福利,車票價格較便宜是因為政府賦予地鐵物業發展權以謀利。政府放棄某些庫房收入以換取廉價車票,可說是真正的還富於民。公屋商場在法例上卻列明是為公屋居民服務,不繼續提供服務屬違法,亦有變賣公屋居民福利之嫌,遇上法律限制不足為奇。
公營機構及政府資產私有化對提高效率甚有幫助,筆者亦贊成將領匯上市,只不過,政府準備充足,法例不完善,對居民租戶的安撫又少,諮詢期間更沒有專員向公屋商場用者解釋才會惹上現今的麻煩。筆者衷心希望有關人士可以認清是次失敗的本質,心平氣和地理性討論,尋求上市之法才是香港之福。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三年級生 劉偉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