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聖誕都是探測行星的大日子。去年歐洲航天局(ESA)火星探測器「小獵犬二號」在聖誕節降落火星失敗,今年聖誕則有ESA和美國太空總署(NASA)合作的土星太空船「卡西尼」號,把「惠更斯」號探測器釋放到土星最大衞星——土衞六「泰坦」進行探索,希望藉此解開地球形成之謎。
「卡西尼」號花了七年旅程,飛了近十三億公里,七月進入土星附近軌道,將於本港時間今晨十一時零七分,把一個像洗衣機般大的「惠更斯」號探測器釋放,NASA預計在一句鐘內確認「惠更斯」號能否成功分離。若一切順利,「惠更斯」號將以每秒六公里的速度飛往土星的月亮「泰坦」,預計在下月十四日早上抵達「泰坦」大氣層邊緣。
屆時有防熱盾保護的「惠更斯」號,於攝氏八千度高溫下打開三個降落傘慢慢在「泰坦」着陸。下降時間約兩小時,「惠更斯」號上的六種儀器和攝影機會立即收集數據,透過「卡西尼」號將資料傳給ESA位於德國的太空行動中心。
若「惠更斯」號順利着陸,將會以每秒四點六米速度行走。不過,科學家暫時不肯定探測器着陸地點會是石頭、冰塊,抑或是甲烷海洋。
「惠更斯」號若成功着陸,將是人類第六個機械車在地球以外星體進行實地探測,並讓人類首次看到「泰坦」橙色雲霧以下是甚麼模樣,也提供了線索讓人了解生物是如何在地球形成之謎,因為「泰坦」的大氣層與四十億年前地球的大氣層相似。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家格雷迪說:「這次對『泰坦』的探索計劃特別令人興奮,因為我們可以藉此了解地球史前的生命化學的情況。」即使「惠更斯」號登陸失敗,科學家認為只要它能收集到科學資料,任務也算十分成功。
另外,俄羅斯「進步」號補給船周五成功升空,攜載約二點五噸的食品、水、燃料和實驗設備等貨物到國際太空站,解決太空站糧荒。補給船也為太空站上兩名太空人(包括華裔太空人焦立中)送上來自親友的聖誕及新年禮物、私人信件和影帶等。
若補給船未能在周日跟太空站對接,兩名太空人將因糧缺而被迫提前在本月三十日撤走。
美聯社/路透社/英國《每日電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