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

  我的父親

也許,一些香港人還記得在十四年前的一個早上,一位老人到廣州接他的兒子出獄。他就在今天(十二月十七日)早上六時二十六分默默地離開世上。
他一生淡薄,熱愛生命,討厭政治,卻因為他的兒子而成為新聞人物。他是孤兒,貧苦無依,與父親在澳門長大,在戰亂的年頭裏,能夠生存已是萬幸,因此他不知道自己的實際生日和年齡。由於目睹國共內戰,中國人殘殺中國人,他害怕也遠離政治。他只讀過一年書,幸而有商舖願意作擔保,他當上了機械學徒,後來成為一位出色的機械技工。
他熱愛自由,曾在年輕時辭工一個月習泳。他受到建設祖國的號召,與妻子回國工作,誕生了我:他的大兒子。他不喜歡管人,不肯當廠長,他厭惡政治學習。政府原先答允那批年輕的自願返國工人有權離開的,但他發覺受騙,毅然提出回港。車間領導曾測試他,要求把我留下。
他常開玩笑說我若留在大陸,必然當了紅衞兵。
那年頭裏的年輕工人和現時的有一個很大的差別。他們既沒有任何積蓄,也沒有多少空閒時間,奮鬥的目的是維持一個安穩的家庭,而不是發財致富,後來兒女們長大了,他嘗試做些小生產。可是,性格使然,他收了定金,便愛釣魚,養雀仔,吃個橙,過些悠然自得的生活,家人無法理解。他的小兒移民外國後才明白很多西方人也是這樣生活的。他不欠別人任何東西,執着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態度,可是他生錯了空間。從不信任何宗教,只相信自己,靜靜地度過晚年,極少咐囑我們,只輕輕地告訴我:小心點,要孝順母親。

劉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