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昇錢談:明年經濟毋須悲觀

恆昇錢談:明年經濟毋須悲觀

經濟學之所以被視為「悲觀的科學」,並非無因。「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今年下半年,經濟學家異口同聲地表示,隨着全球增長急劇放緩,2005年的經濟會遠較今年艱難,但從實際情況看,明年環球經濟前景其實較數月前不少觀察家所預期的樂觀。

未來12個月,增長速度的確有可能放緩,經合發展組織的領先指標已透露箇中玄機,而在過去20年,上述指標都能夠準確地預測七大工業國的工業產出。譬如該指標於2003年初急升後,全球增長亦開始加速。
不過,該指標於2004年間一直下跌,近期更出現負數,對美日的預測甚至較歐洲更加暗淡。根據過往紀錄,若長時間錄得負數,七大工業國的工業其後亦呈收縮。
雖然如此,短期形勢卻頗令人鼓舞。美國方面,供應管理學會的新製造業定單指數一直是七大工業國產出的短期波動敏感指標,該指標於2004年初一度下跌,近期已見回升。短期內另一項利好的因素是油價從近期高位回落,這對耗油量龐大的美國尤其影響深遠,當地的批發汽油價格已回落到接近2003年的水平,而零售價亦已從高峯滑落。

中國經濟重拾動力
至於另一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曾於2004年初出現倒退,但年底的經濟卻較不少觀察家所預期為蓬勃,這從近期貿易數據已可見一斑。2004年頭9個月,中國的出入口增長步伐曾急劇放緩,但近期已見上升,增加了中國經濟於明年初再度加速的機會。
近期股市走俏,原因之一是經濟增長較預期理想。這可歸功於布殊上月成功連任及近期油價回落。2004年全球股市即使不算豐收,亦肯定是美滿的1年。由年初至上月中,全球股市按美元計回報達13.3%,遠較七大工業國政府債券所錄得的8.6%為佳,表現出色的地區有拉丁美洲(按美元計升34.9%)、歐洲大陸(升19.8%)和英國(升18.7%)。帶動股市向好的主要因素包括中國所挑起的原材料熱潮、美元疲軟對發展中市場的刺激作用,以及英鎊和歐元滙價相對堅挺。日本和美國則表現相對失色,升幅分別只有9.5%和10%。

通脹風險最大隱憂
明年初大市又會受到哪些因素影響呢?通脹應是比今年重要的議題。美國扣除食品及能源後的製成品生產物價於2002和2003兩年大致維持不變,但現時已在穩步上升,日後升幅將會更大;而與去年同期比較,半製成品價格的升幅已達8%。此外,近期的單位勞工成本亦見上升,與去年同期比較,升幅更是自2001年以來最高水平。11月份美國新增職位數據未如理想,但密歇根大學的調查結果卻顯示消費意欲正在加強,而企業的資產負債比率亦續見改善。與此同時,美國M3貨幣供應增長與去年同期比較,經過表現低迷的夏秋兩季後,現在已回升至接近6%。
上述種種迹象都顯示,即使本月加息1/4厘後,聯儲局將美國利率由寬鬆收緊至中立的任務尚未完成。這種形勢應有利於能締造實質利潤增長而非純粹受惠於周期性復甦的公司,亦可刺激全球各地企業活動更為頻繁。
最近數周,巨額併購交易又再大行其道。首先,健康護理綜合企業強生(Johnson&Johnson)正打算以240億美元收購醫療設備龍頭公司Guidant,而電訊巨擘Sprint又表示欲以350億美元收購Nextel,倘若成事,將會成為美國第3大流動電話集團。企業財務若繼續增強,相信這兩宗交易完成後,併購活動仍會陸續有來。
JohnJay
業務發展董事
本文乃作者的觀點及意見,未必反映恆昇的內部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