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匯夭折順勢推倒房委

領匯夭折順勢推倒房委

林本利

房委會急急要將領匯上市,變相出售商場及車位套現二百多億元。領匯上市被政客以司法程序狙擊,房委會見財化水。其實政府應該趁此機會,將壞事變好事,順勢一併推倒房委會。
今次領匯上市以失敗告終,再次凸顯房委會的領導無能,連最基本的上市動作也弄不清,結果搞出個「大頭佛」。這不但浪費公帑,連累五十多萬股民損失金錢和精神受到困擾,更令香港成為國際金融「笑柄」。
自從一九五三年聖誕夜石硤尾寮屋區大火後,政府便開始提供公共房屋,到今天剛好是五十一年前的事。政府在過去半個世紀,不斷介入本地房屋市場,而且干預日深,帶來種種貪污舞弊,問題公屋居屋接踵出現,浪費大量公帑。

五、六十年代,房委會在偏遠地區提供最簡陋的徙置房屋,居民甚至要共用廚房和浴室。到九十年代,由於房委會透過出售居屋賺個盤滿缽滿,轉而在市區優質地皮興建公屋,居民享有無敵大海景和落地大玻璃窗,自然不願意搬出,房委會逐漸背離興建公屋作為福利政策的目標。
房委會不但照顧市民的住屋需求,還負責興建和出租商場、街市、停車場和工廠大廈,對居民的起居飲食和工作環境可算照顧周到。房委會規模不斷擴張,完全漠視政府和納稅人給予的巨額資助,當中包括地皮的價值和公僕優厚的薪酬福利。
房委會管理每一個公屋單位的成本,是私人管理公司的數倍,管理和維修費用遠高於租金收入。至於商場和停車場的管理工作,同樣十分不濟,每一元的租金收入,竟有超過一半是管理費用,是私人管理公司的兩倍。換言之,房委會出租公屋和商場的租金收入,大半被超高的營運成本吃掉。

過去幾年,房委會嘗試將管理公屋的工作外判,又推出「租置」計劃出售公屋,希望能減省成本和增加收入。但在政府決定停售居屋後,房委會財政捉襟見肘,儲備只餘百多億元,不夠兩年興建公屋之用。房委會本來打算透過領匯上市集資,暫時紓緩財困。但倘若房委會成功集資,會不會又大肆揮霍,像個敗家仔呢?
現時房委會擁有六十多萬個公屋租戶,當中相信有不少屬富戶,及有能力租住私樓的家庭,只不過房委會為了生存,繼續大量建屋,才容許他們留下來,這樣反而阻礙了那些有真正需要的家庭入住公屋。
公屋居民不但以司法程序阻止領匯上市,還上訴終院控告房委會多收租金。筆者真希望房委會最終輸掉兩場官司,領匯上市無期,房委會要減租三成八,房委會被迫盡快宣布破產,無法繼續揮霍。到時房委會要變賣資產,出售公屋和商場,政府只能保留小量公屋,照顧那些有真正住屋需要的家庭,令資源合理地分配。納稅人可以藉此卸下公屋這個沉重包袱,政客也變得無用武之地。
……………………………………………………
作者為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