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送聖誕禮物的哲學

理財智慧:送聖誕禮物的哲學

愈接近聖誕節,慶祝的氣氛就愈來愈濃,在此節日期間,很多人都會購買禮物,送給朋友或親人,於是有朋友問筆者,究竟送禮有沒有哲學?與經濟或投資理論又有沒有關係?

送禮精明講效用
有些人喜歡買些貴重的東西用來送禮,例如手表、首飾等,這些東西也有保值或投資價值。究竟從經濟學上來說,送禮究竟是一回甚麼事情?送禮這行動,其實可看成為一個消費行為,從購買禮物,再送到收禮物的人手中,看見收禮人的笑容,送禮者便能得到快樂,這快樂可以用效用(Utility)來量度。如果是公司送禮,送禮物予生意往來的朋友,希望從而鞏固兩者的生意夥伴關係,冀望來年生意額可以再進一步提升,這樣送禮便是一個商業行為。而購買禮物去維繫商業關係的開支,便成為公司做生意的支出。
對於個人而言,聖誕送禮是屬於個人消費,希望看到或感受到收到禮物者的喜悅,從而令自己快樂。這樣一個送禮行動便成為個人消費行為。

務求受禮者高興
消費英明與否,便要視乎目標能否達到,就是收禮物者是否快樂。有時某些人買禮物很奇怪,只去買一些自己喜愛的東西,然後送給別人,但卻不去考慮收禮物的朋友是否喜歡。因他們在送禮過程之中,已覺得很愉快,而不去考慮收禮人是否喜歡,但是這類人不算精明。
如果送禮的目的是令到收禮人愉快,便應該送他們喜歡的禮物才對,就算自己對那些物品沒有好感,只要收禮者喜歡,而又符合自己的預算,為何要設置關卡不送?記住只有收禮的高興,所花的錢才有價值。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