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打落水狗,現在做人,盡量不羨慕不妒忌,自己跑自己步速,不過反正力寶系已大幅回落,討論一些負面觀點應無妨。
走勢如何強勁,消息如何厲害,有些股票是一定不會買,這種執着是會走失一些機會,但拉勻計有着數便足夠。香港華人(655)在筆者不買系列之中,排名相當之前,連帶「力寶」「華潤」,一向都有極大戒心。
當年出售華人銀行,賣資產不賣股票,如此精心設計,完全避開小股東的利益,用心之劣,筆者很難忘記。尤其當年有一個朋友,自以為搭通天地線,重注買了華人銀行,結果慘敗一役,未幾便絕迹股場,在消息確認、股價暴跌的一刻,真的在電話中向筆者悲鳴,那分愛莫能助的感覺,到現時仍有印象。
在股市中要長玩長有,根本並不容易,因為太多風險要兼顧,第一個最易令投資焦頭爛額的風險,一定是公司管治。昔日周詳布置,完全罔顧小股東,如果到今日會忽然大發慈悲共同富貴,筆者小心之心一定不信。
投資者不是特別善忘,而是會被貪念蒙蔽理智,次次以為今次會不同,正是因為這種特質,所以整體的管治水平,很難會有大改進。昨日在即市的財經傳媒中,連宏安(1222)都有推介,這樣求其的要求,正是窒礙了市場的發展。
理論上,香港有逾千上市公司,爭取投資者的支持,需要各出奇謀,可是投資者不要公司管治,只要股價動力,怎會叫人尊重。
股份大上大落,又有一批人損手,通常都有人要求監管當局認真一點。不是擦鞋,現在的監管取態,已經相當不錯,太嚴太緊一潭死水,大家更不高興。在資訊發放上做工夫,讓投資者公平地交易便可以,無理由不需要也不可能做到無微不至。
投資者都是成年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沒有理由要人家保證閣下的安全,何況不少人炒股票的出發點都是立心不良,只是想尋找一個更大儍瓜。筆者偶爾也炒股票,不時失手,卻不會輸打贏要,參與之前已明白遊戲規則。
當然股市的監管,仍有不少改進的空間,好像華人銀行的案例,合法而不合情,賣掉核心資產變身殼股,居然也可以通過,買股票的保障可見一斑。這些漏洞是能夠在條例上堵塞,但大致而言,不必照顧股市中的成年賭徒。
黃國英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