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才想改變台海現狀

北京才想改變台海現狀

丹尼爾.布盧門撒爾(DanielBlumenthal)

陳水扁總統的執政「泛綠」聯盟在台灣立法院選舉中,得票比預期少,只增加了一個議席,令華盛頓不少人都鬆一口氣。比較願意順應中國的「泛藍」聯盟在立法院保持多數席位,很可能令陳總統不少計劃受阻。
一般以為,選民不支持陳水扁的「激進台獨政綱」,阻止了台灣挑戰現狀,也減低兩岸在軍事上攤牌的機會。這種分析有甚麼不妥之處?威脅東亞現狀的因素,不是台北自由地行使民主權利,而是大陸決心要粉碎台灣的民主。
台灣的選舉結果,以至美國的反應,顯示北京近期的策略奏效。台灣在九六和二千年舉行大選時,北京作出文攻武嚇,試圖阻止台灣人投票給「泛綠」聯盟,效果卻適得其反──台灣的統派政客日漸失勢。有見及此,北京現時採取更為巧妙的策略。

最近幾年,北京把陳總統塑造成膽大莽為、反覆無常的領袖,又令人覺得他是美國不忠實的盟友。華盛頓不少政要都接受了這種誇張的講法,布殊政府又遵從卡特總統訂下的限制,不准高層官員與陳總統會面。
大陸自稱只是要維持台海和平現狀,同時指斥陳水扁決心推翻現狀,以致挑動戰爭。可是這種描述與現實有很大距離。正如前任總統李登輝,陳水扁相信台灣已經是自治的主權實體,毋須宣布正式獨立。多數台灣人也有同一想法。
陳水扁也許希望明天就宣布獨立,但他仍然受台灣的民主制度約束。在選舉之前,他已經知道立法院實際上不可能通過宣布獨立。台灣人不想打仗,支持正式獨立的人並不多。陳總統是老練政客,比華府的分析家更清楚台灣容許甚麼措施。
陳水扁也知道,一旦正式宣布獨立,華盛頓就會大為不快,同時令台灣失去最大保障,未必能夠繼續真正獨立於北京之外。

事實上,北京眼見民主台灣在海峽對岸,不受中國控制,因此反對目前現狀的不是台北,而是北京。大陸近年積聚的財富,有不少用於添置飛彈、潛水艇、戰鬥機,以及訓練軍隊攻打台灣。北京與台北相反,領導層要挑戰海峽現狀,也不會受到民主制衡。
美國的中國問題研究界,終於認真看待中國在台灣海峽擴張軍力。不過反恐怖戰是當前急務,華盛頓因此決定接受北京的論調,把台海的緊張局勢歸咎陳水扁。
基於這種荒謬的邏輯,美國國務院譴責台北把「中國石油」公司易名為「台灣石油」的主張;他們把這項措施視為挑戰現狀,同時漠視北京擴張軍力。
雖然華盛頓向北京保證,會維持「一個中國」政策,但這樣做也不會令大陸滿意,更不能保障台灣安全,只會令北京認為美國同意台灣是中國一部份。但華盛頓不是這個意思,口不對心也於事無補。

面對北京試圖改變台海的軍事平衡,美國其實需要集中反制,而不應經常向台灣咆哮,指摘它挑戰現狀。北京要台灣成為中國一部份,就必須說服台灣人與大陸統一。台灣人不會自願放棄政治自由﹔台灣若然受到脅迫,美國也不會坐視不理。與此同時,我們不要讓北京以為我們支持他們的「統一」計劃,因為那是通向戰爭之路。
……………………………………………………
作者為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EnterpriseInstitute)亞洲研究員,曾任美國國務部長轄下國際安全事務辦公室的高級主任,負責中國、台灣、香港與蒙古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