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治澳秘訣:Hoism - 何洋

蘋論--治澳秘訣:Hoism - 何洋

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澳,向董特首及其班子「贈言」,惹來媒體熱烈討論。話題主要圍繞是否因澳港兩特區的管治表現反差太大,前者優後者劣,引來胡主席的一番訓斥。有論者覺得,澳港特區的情況不盡相同,把兩位特首的管治表現作比較似欠公允。
不贊同這看法。回歸初期,澳門在管治方面不但治安混亂,更談不上擁有一支辦事效率如香港公務員般高的公務員隊伍。在經濟方面無甚起色,亦沒有如香港般坐擁巨額的財政儲備,同時失業問題十分嚴重。由此可見,何厚鏵特首剛上任時面對的管治挑戰,絕不比董特首所面對的來得容易。面對如此嚴峻挑戰,何特首的管治手法有何獨到之處,能把局面來一個全面革新?成功的理由很簡單:何特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自由市場信奉者。
不是說何特首把自由市場大師海耶克或佛利民的學說背得滾瓜爛熟,可他的施政卻和他們的主張不謀而合。想想吧,何特首上場後推出的,為澳門帶來翻天覆地變化的政策不多,屈指一算只有兩項:一是開放博彩市場,二為重整社會治安,以提供一個安全的營商環境。兩者均為自由市場學者推崇備至的促進經濟增長方法。
回頭看香港,回歸以來,董特首推出事事以政府牽頭的建「港」(中藥港、數碼港……)發展策略,卻明顯地與香港奉行已久的自由市場原則相違背。這些中央計劃經濟式的政策,最終以失敗收場,更令香港陷入財政困局,難道不是必然的嗎?
澳門今天的成績得來不易,成功背後的政策原則卻很簡單:開放市場和透過維護法紀來保護私產。戴卓爾夫人當年就憑這原則令英國經濟起死回生,其政策理念更被稱為Thatcherism。澳門的呢?就叫Hoism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