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中國正掀起一股電廠興建熱。資料顯示,本年內國家批准新建電廠的總裝機容量為六千萬千瓦,未經批准已上馬的電廠總裝機容量則達一點二億千瓦,比政府允許的高兩倍。為遏止電廠盲目投資,國務院最近下發緊急通知,對電廠建設實施宏觀調控。
造成盲目投資潮的原因只一條:中國的電力市場並不是自由市場。首先,電力的價格水平仍牢牢地掌握在政府手中。假如容許電力價格自由浮動,如實的反映電力市場的供需關係,電價必大幅向上調整。
價格上升必令電力的使用者作出種種節約行為。屆時供不應求的情況即使仍然存在,其缺口必比今天的收窄許多。在這情況下,投資電廠的預期利潤將會下調,從而降低企業的投資意欲。
其次,假如今天內地電力市場的企業主要屬私人所有,企業的管理層看好電力行業前景,願意大量投資興建電廠,國家應不會如現時般緊張,要對該行業實施宏觀調控吧?原因是若最終電力行業的前景並沒想像般美好,投資都以泡湯告終,損失完全由私人投資者承擔,這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必然規律,政府是不用出手的。
問題是在現時的電力市場內,國有企業的角色仍然吃重,其投資損失則由國家負責。又由於這些國企投資電廠時,自有資金只佔百分之二十(有些甚至只佔低至百分之八),餘下向國有銀行貸入,故為防範金融風險,規避損失,國家只有透過行政命令叫停投資一途。
由此可見,導致中國電力行業出現盲目投資現象,實源於國有企業仍在該行業內扮演主導角色和價格未能如實反映資源稀缺狀況所致。